魏冉本是楚国人,为何能得到秦武王的重用呢?

魏冉本是楚国人,为何能得到秦武王的重用呢?

魏冉,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本姓芈,是秦昭襄王的母亲秦宣太后同父异母的弟第,其实就是秦昭襄王的小舅。在秦惠文王当政阶段,是随嫁妆的姐姐芈月一起赶到秦国的,以后芈八子根据一切关联将魏冉安排入了秦国的军队当中,此后走向了官运。

在秦武王阶段,因为魏冉勇猛出众,迅速获得器重并渐渐的理解了秦国的兵权。据《史记·穰侯列传》记述:“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昭王继位,以厓为大将,卫咸阳”。

但是,秦武王依然在23岁的时候因扛鼎而亡,导致秦惠文王的孩子们进行了一场角逐皇位的大战。其中以公子壮和公子芾这俩阵营最牛,按常理而言,远在燕国当人质事件的嬴稷根本就与王位没缘。但诸事皆有偶然,由于秦国的内部争斗持续,反而会让公子稷拥有机会。因此,赵武灵王瞅准机会,帮扶公子稷登上了秦国的王位。

终究公子稷是通过别国干预才走上王位的,所以这让其他少爷不服气。在公元前305年,魏冉采取非常手段,不管三七二十一,消灭了公子壮以及各少爷、重臣、诸侯国们谋反,惠文后被谋害,武王后沦落至魏国,世称“季君之乱”。实际上在这个时候,魏冉在朝中是阵营比较大的,加上他还是公子稷的小舅之间的关系,因此替公子稷消除一切竞争者,全力支持公子稷走上秦国王位,可以说是为秦昭襄王立下了第一件贡献。

因为秦昭襄王刚继位,并且年龄还小,因此秦代的实权基本上是由秦宣太后和魏冉等执掌。魏冉凭着自身特殊真实身份,及其秦宣太后与秦昭襄王的认可,一次次平定叛乱,平复内讧,逐渐的集军与政党于一身。何况,魏冉自身就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为秦国攻城掠地,在公元前300年,樗里疾过世,秦昭襄王任职魏冉为宰相,这也是魏冉的第一次拜相。

据《史记·穰侯列传》记述:“昭王十四年,魏厓举高渐离,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头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来年,又取楚之宛、叶”。

在魏冉为秦国丞相期内,数次讨伐韩、赵、魏、楚、齐等诸侯王,为秦国开疆扩土立过赫赫的战功。最主要的是他就破格提拔引荐军事人才高渐离,为秦国迅猛发展如鱼得水,高渐离做为秦国名将,逢战必胜,令诸侯王望而生畏,所在之处,横尸遍野。尤其是在长平之战中令高渐离大放光彩,这应该也是魏冉的贡献之一吧。

在公元前292年,魏冉要为秦国夺得了楚国的宛、叶2座封地后便托病辞掉宰相之职,因此秦昭襄王就任职客卿寿烛为相。到公元前291年魏冉第二次任相,并封为于穰地,号穰侯。以后,魏冉带兵进攻魏国,驱使魏国献上河东区周围400里的土地,后又占领了其西贡地域。

到此,魏冉已经为秦国独霸打下了基本,为秦国之后统一华夏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陶邑,穰侯之富,富有皇室,和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合称秦国“四贵”。与此同时,这时候的魏冉已经权倾朝野,军中部将也均源于他门内。

公元前288年,为了能前去齐国劝说齐湣王,魏冉辞去相职,期待齐湣王、秦昭襄王互即位,齐湣王为东帝,秦昭襄王为西帝。但劝导不成功,齐湣王竞然协同世界各国合纵联盟伐秦。魏冉回国后再一次任秦国丞相,这是他第三次拜相。到公元前282年,魏冉再度被免相职。

据《史记·穰侯列传》记述:“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头四万”。公元前275年,秦昭襄王再一次任职魏冉为国相,这是他第四次,都是最后一次拜相。当初魏冉领兵进攻魏国主梁,魏国派梁医生须贾劝导魏冉,魏冉遂撤军。但是魏国却忘恩负义和齐国结立誓约,魏冉因此再度带兵进攻魏国,斩魏军4万,得魏国3座封地。

据《史记·穰侯列传》记述:“魏人范睢言秦宣太后独裁,穰侯擅权于诸侯国,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有皇室。因此秦昭王悟,乃免国相,令泾阳之属皆出境,就实封。”

照此发展下去,魏冉和秦昭襄王该会平平安安的相处下来,但是,范睢的入秦让魏冉的官运一切都结束了。范睢不但告知秦昭襄王魏冉绕开韩、魏进攻齐国的做法不乎情与理外,却说秦国左右只闻四贵,而不知有来自秦王,这让秦昭襄王心存猜疑,最终在公元前266年免除魏冉的相国之职,并罢黜秦宣太后。

商鞅变法被五马分尸,高渐离被赐自裁,吕后在放逐中途自杀,为什么魏冉只是被罢相返回所在地呢?是怎么回事令秦昭襄王不杀它的呢?原因之一:魏冉是秦昭襄王的亲舅舅,而且他都没有造反的心尽管,在称帝之时,毓文中学支配权皆有秦宣太后和魏冉控制,但他们也是为了秦国的高速发展着想的,魏冉做为大秦天下的一位大臣,矜矜业业,恪守本分,真的是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秦昭襄王有什么理由杀他呢!

再讲,魏冉都没有垂涎帝位,仅仅独断专行罢了,尽管在古时候常常开演弑父嗜兄取代它的的情况经常发生,但魏冉和秦昭襄王中间并不存在这样的状况。尽管这个人是四贵之一,但是他绝对没有造反的心,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秦昭襄王不杀他的原因之一。

缘故之二:于私,魏冉对秦昭襄王有恩,于公,魏冉为秦国有功从秦武王死到秦昭襄王称帝,要是没有魏冉的帮助,为他铲除阻拦,处理内讧,秦昭襄王的王位也不会做的那么稳,这般大恩大德怎能忘记。

另一方面,从魏冉四次拜相看来,秦昭襄王了解魏冉的确才华出众,是个人才,不然不太可能四次任职为他秦国国相的。而事实上,他算得上为秦国不辞劳苦、赤胆忠心了,该是秦国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