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传(十一)仓皇南逃

话说惠能在黄梅得忍大师传法三天三夜后,叩别弘忍大师,当夜就走。弘忍大师也给了他一些盘缠,以便远遁。

 趁着东山门下别人尚不知道,能走多远,便走多远吧。

惠能一者年轻,二者自小山上山下砍柴过夜的,体力也好。只一夜,便从山上狂奔数十公里,来到了长江支流一条叫不出名的江边。

 当下,天未亮,灰蒙蒙,雾锁大江。慧能急急寻了一舟,唤醒了船家,给了银两,立即顺江南下。

 这舟一离了岸边,往南而行,立即顺流而下,极是顺畅。

 惠能这才抑制不住磕睡虫上头,盘腿打坐片刻,即刻入睡了。

 这一觉好睡,直到又夜幕降临,惠能方醒。船家给了些馒头素菜,惠能吃了。

 不禁又想:若是别人追来,怎么办呢?

 要不是弘忍大师给了这一个晚上时间,自己哪里可能走得了?或许,也是忍大师过虑了?都是出家人,不是慈悲为怀吗?

 不过,一想到师傅说的达摩祖师的隐秘事,不禁背心冒汗!

 达摩祖师──中国禅宗始祖,原来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三王子。年少时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深入禅法。

 后跟随释迦牟尼佛佛第二十七代徒般若多罗学大乘义理,四十年后受嘱衣钵,续佛法脉。是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禅宗。

 达摩祖师于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乘舟泛海来到南海,又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时人称“壁观婆罗门”。祖师毕生提倡“二入四行”之教法,在弘法时屡遭险难,先后五次遭毒害,都是想要得到衣钵及佛祖木棉袈裟,承继佛祖大统!因达摩祖师身高体壮,武功盖世,才屡屡除贼脱险。

 据忍大师说,达摩祖师乃得道高僧,又精通多般武艺,见多识广,自然不会轻易被毒杀。第一次投毒,达摩吃完后“索盘吐蛇一升”。第二次投毒,“(大师)于大槃石上坐,毒出石裂。”

 前后六次遭下毒,五次失败。

 终于在第六次遭毒时,达摩祖师叫来诸弟子:“我来本为传法,今既得人厌,我存世150多年,再在这俗世中停留还有什么意思呢?不如就随了这些人的意思吧。”这种想法,和以身侍虎的王子有几分雷同了!

 于是达摩祖师将佛祖传下的木棉袈裟传给弟子慧可,“以为法信”。要知道,这木棉袈裟乃禅宗付佛心印的凭证。

自昔释伽牟尼佛祖传给迦叶,至达摩祖师,已历28代。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究竟是身边人中谁下的毒,达摩祖师已经不追究了。

 达摩祖师还对慧可说:“我缘此毒,汝亦不免此难。至第六代传法者,命如悬丝。”按照达摩的说法,流支三藏之所以要毒杀他,并非担忧达摩会威胁流支三藏的地位,纯粹是觊觎这件佛祖袈裟!

 达摩祖师说:不光达摩自己,连得到袈裟的第二代传承人慧可,一直到第六代传人,都会因这件袈裟“命如悬丝”。

 既然祖师早已算出来了,还不速速南逃?

 至于第六代传人之后嘛,达摩祖师没说,难道是因为惠能我要辜负了历代祖师期盼,命丧他人手,它根本传不到第七代传人手中吗?

另外有一种说法,就是达摩祖师便是被毒身亡的。

 这么一想,惠能更加又怕又羞又急又怒。自己若是聪明伶俐,能说会辩,众望所归的话,怎么会沦落到需要仓皇逃蹿的地步?

 五祖弘忍把衣钵袈裟传给了自己。这事情,对于天下僧众来说,是可忍,叔也不可忍!恐怕就是一千多年以后再看,孙子的孙子的孙子辈也不可忍!

 一个砍柴的岭南文盲,二十四岁,又傻不拉叽,仅旁听了几节课,到五祖弘忍手下也才八个月,见面几次而已。哦,就可以接掌佛门?开玩笑,开天大的玩笑!当天下僧众都是死的,大家伙还要脸不要脸了?

 惠能自己也知道这铺玩大了,要不,把衣钵袈裟送回去给神秀他们?

当然不行,哪里对不起弘忍大师的信任?

隐隐的,对不起自己的追求和“见性“。 ? 噢,求爷爷告奶奶的,把相依为命的老母亲安置了,北上来了,达到了超、超、超……超预期的目标!

这个时候却撩挑子,不继续自己的“弘法求佛”之路,对不起老娘,也对不起赞助商安大官人,更对不起自己啊。

这当然不是一根筋的惠能会做的选择!

 若是能象达摩祖师那样多好,武功盖世,也足以自保啊。哎,也是歇菜。武艺再高强,也抵不过“毒酒一杯家万里”!达摩祖师就是个板啊!

只是,自己这么个逃法,能行吗?

 既然神秀耳目众多,待得天亮,怕的是五祖瞒不住,便有数不清的人来追这袈裟了!

 用武力不行,硬碰硬,死路一条!

或许能用文的办法?

毕竟是佛法同门啊。

文的怎么弄?

都是学佛的,现场指导他们一下?怎么说,我现在也是五祖认定的六祖啊,说不定也能管用?

 哎,你别说,他这里胡思乱想的,不但管用了,后来,还挺管用了。

 带着忐忑不定、犹疑不决的心情,惠能依然脚下生风,还是跑得挺快的。想想,天天挑一百多斤柴在山上健步如飞的,现在只背个衣钵袈袈,还在逃命,还不飞似的。

寻常养尊处优的和尚大佬们,是脱了袈裟也肯定追不上的。别说脱了袈裟,就是脱了裤衩光屁屁也追不上。

说个笑话,五祖莫不就是看中他,有崇山峻岭中挑上一两百斤还能健步如飞的逃跑能力,才传他衣钵袈裟的?

 还是讲惠能的打算吧。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还是智商超群的。

原来他打算依长江顺流而下,听五祖的话到九江驿附近。后来他一想,九江驿站,人来人往,人家怕早就飞鸽传书过去,在那里候着呢!

他的想法更绝。

在船上吃过东西后,他便与船家打听过了。这一路下去,就可经长江直接进入鄱阳湖,瀚瀚湖面,一直往南,可入赣江。只是,时日须长久。

时间再长,也没有关系的呢。

关键是船家愿意才行啊。

这个时候,五祖给的盘餐费就管大用了。

他掏出五十两白银给了船家。这么多银两,只管吃管住管行路。船家也是个善良的,没有想谋财害命。

当然,也看着他把银两都掏出来了,只剩下一点点,惠能说上了岸,还有很远,路上还买点吃的。谁会那么贪得无厌呢?

然后他想出了鄱阳湖,再循赣江南下,最后依大庚岭山脉,钻进丛山密林里,一直回到岭南。

他能有地图吗?没有。

他有中国老百姓最基本的智慧。

他以前上山砍柴迷路怎么办?顺水而下!

现在有地图,可以证明,这条路线当时就是存在的。水路最安全,最便捷,也是最不容易拦截的。

这水路之好,李白同学也证实过了: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哥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若是逆流而上,自然难。这顺流而下嘛,爽!

只到天亮时分,惠能便已出黄梅,直奔鄱阳湖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