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同胞的爱国事迹

1、台湾爱国先烈翁泽生为振兴中华奋斗一生。

翁泽生,1903年生于台北,祖籍福建同安。早在青少年时代,他就在台湾积极参加和组织了一系列抗日爱国活动。为反抗日本殖民教育,他在父亲安排下到厦门读书,1924年毕业于厦门集美中学,同年考入厦门大学。

1925年,翁泽生转入上海大学学习,积极参与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1925年7月,翁泽生经瞿秋白介绍加入中国***产党。

1933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翁泽生在上海被捕,后被押往台北日本监狱。长达6年的牢狱生活中,面对日寇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用生命捍卫党的组织秘密。

由于长期遭受折磨,翁泽生肺结核恶化。1939年3月1日,他获准保外就医,但已奄奄一息,当月19日在台湾病逝,时年36岁。

2、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在1949年去了台湾,去了台湾后仍然念念不忘祖国。

在于右任临终前,拖着生病的身躯,写下临终诗《望大陆》,诗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3、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

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

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4、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5、余光中对祖国的依恋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2004年11月7日在海口演讲时告诫,台湾应为中华文化做加法乘法而非减法除法,不要为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中华五千年的文化。

余光中在此间举行的中国青年文化发展论坛演讲,回答海南大学生关于台湾青年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态度提问时作上述表示。

余老说,一直以来台湾比较重视中国古典文学传承,大学研究或写论文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古典文学。但因政治原因,台湾近年奉行“去中国化”的教育,一些学校考核中国史地时,甚至仅考评学生台湾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这使中华文化在台湾有窄化之嫌。

余老以沉重的语气表示,台湾应有包容的心胸,为中华文化的发扬扩大做加法乘法,而不是排斥的心态,做减法除法。

在中华大文化这个大圆中,所有圆都是同心圆,圆心可以无所不在,圆规(边)则广大得无迹可循!否则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自己民族的本位文化,中国文化将被欧风美雨吹得漂零不堪。

余光中今天为来自海峡两岸的五百余名青年作题为《中国诗歌的天人合一》专题讲座,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信心拈来,娓娓而谈,让海峡两岸的青年们深深体验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好和深远。

他笑言,今天和青年们在一起他也变得年轻了。应学子的请求,余老还现场朗诵了脍炙海峡两岸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