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人讲得话是客家话吗?

韶关人讲得话是客家话吗?

市区讲粤语的人占90%以上,不讲粤语的大多数是外来人口,来自湖南的人不少。

县区有不同的方言,但县城也通用粤语。

你要看他具体来自哪里。典型的方言有南雄话,客家话,新丰话等。

P.S. 一般来说韶关人不喜欢吃辣!

韶关人讲的客家话和惠州客家话不同?

韶关靠近湖南,自然客家话也会同化,河源自古以来就和惠州是一家,那当然相差不远。

谁会韶关客家话?

我会.五块钱学一句

求采纳

南雄话是客家话吗?

南雄市辖雄州街道办事处(含原黎口镇)和古市、主田、全安(含原苍石镇)、湖口、珠玑(含原梅岭镇)、邓坊、水口、南亩、江头、乌迳(含原孔江、新龙两镇)、油山(含原大塘镇)、坪田、黄坑、界址、百顺、帽子峰、澜河17镇,面积2361.4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46万。方言有:

(1)南雄话(雄州话、城关话、城壁话) 分布在雄州街及黎口、古市、主田、全安等镇的附城部分,面积约50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占19.5%。有7个声调,是在客家话基础上与商场的广府话、官场的官话及湘语、赣语融合而形成的,但其词汇、语音及语法、惯用语都跟江浙沪一带的吴语有相通的地方。

(2)客家话 分为:下方(湖口、珠玑)话 属粤北片,分布在中部湖口、珠玑、梅岭、邓坊、水口、南亩、江头等镇和古市、主田、全安等镇大部,使用人口约20万,占48.8%;上方话 分布在东北部乌迳、孔江、新龙、油山、大塘、坪田、黄坑、界址等镇,面积670.84平方公里,人口12万多,占1/4强,以乌迳话为代表,其中界址(江西)话分布在靠近江西信封的界址镇,使用人口2万以上;北山(百顺、东坑)话 分布在西部苍石、百顺、帽子峰、澜河等山区镇,使用人口约3万,占7.3%。

(3)船话 水上居民使用。

原雄州镇辖八一街、新城东、建国街、民主街、胜利街、幸福街、新城西7个社群和河南、莲塘、水南、郊区、铺背5个村委会,原黎口镇辖雄东街社群和黎口、观新、荆岗、勋口、上坪、下坪、五洲、迳口8个村委会,***8个社群和13个村委会。城区和近郊村落如河南、莲塘、水南等村委会,郊区村委会田边水、洋汾水、水西、四头门等村,塘尾、借村等村,黎口村委会黎口桥、赤水塘、满湖塘等村讲南雄话;城区部分及周围乡村讲客家话;广府话、普通话也能通行。

古市镇辖古市居委会和古市、小坑、三角岭、溪口、修仁、丰源、柴岭、丹布8个村委会,123个村小组,面积100.4平方公里,人口19479;主田镇辖主田、大坝、城门、塘山、西坪、西洞、窑合、高峰8个村委会,102个村小组,面积137.5平方公里,人口11848;全安镇辖全安、陂头、羊角、古塘、王亭石、河塘、杨沥、荔迳、密下水、黄岭、苍石、大坪、兰溪、龙华山、章禾洞15个村委会,面积113.5平方公里,人口2.2万。主要讲下方话;附城的少数村落讲南雄话。

深圳话是客家话吗?

深圳原住民其实都是讲客家的.现在也是,

新民话是客家话吗

新民话是客家话。

新民话,为分布于广西部分地区的一类客家语方言,有“涯话(亻厓话)”等别称(有些地区仅被称为新民话,有些地区仅被称为涯话,亦存在两种称呼并存的地区)。“新民”,即后迁入者,与原南下汉人以示区别。新民话流行于广西浦北、陆川、博白等县市;除此之外,宾阳县等广西地区亦有新民话分布。其在博白、陆川二地较为流行,属强势语言,在宾阳、武宣等地则是弱势语言。

有学者表示:讲新民话者为客家人,客家来自中原,属汉族八大民系之一,新民话即为中原音系,新民话则是随客家民系的历史形成而形成的 ;但使用新民话的人群,祖祖辈辈生活在博白、陆川等地,其文化也是当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语言划分上,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新民话分布区域划归为客家语。

韶关有多少客家人占韶关人口的多少

只有市内的不是客家人,始兴,南雄…全是客家人,全市400万人有300万是客家人。

贺州话是哪种话?是客家话吗?

有说客家和本地话的,桂柳话是官话,是到解放后官员们经常使用的语言~

以前的老八步是以大队来做行政划分的,非农业人口(俗称八步街人)一般是讲白话和桂柳话,农业人口(狮子冈片,三加片)则多数人讲客家话;而下良片人多数讲本地话。按当时的人口计算,占大多数的人都是操白话的,而在城区讲客家话的人只是很少的一些人(主要是狮子冈,三皇庙这片的农业人口)。所以我认为,白话才算是八步的方言。至于后来城区扩大和外来人口的流入,八步的方言就变得多重多样了。

客家人 主要居住在莲塘、沙田、公会、桂岭、黄田等镇。其余除铺门镇外均有分布,1990年人口约24万人,占汉族人口的33.8%。其祖先均为清代康熙以后陆续从广东的梅县、揭西、揭阳、五华等县迁入。清以前虽有少量客家人迁入,但却成了本地人。由于清代客家人迁入数量大,且又来自不同地区,其语言、习俗有差异,从而形成河源、河婆和长乐三个分支。

涯话是不是客家话

涯话是粤西及广西南部等地区的一类客家语方言。

在粤西、桂南地区使用涯话的人口超过500万。但是,由于一般没有分布在县城或市中心(博白和陆川等少数地区除外,这两地涯话比较强势),涯话长期受周边强势语言影响,没有形成较为强势的代表音;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与粤东等地客家语分化越来越大,并有逐步被粤语等取代的趋势,亟待保护。

传统的涯话文化如啀戏等,因时代而没落,处于失传的边缘;后起的涯话流行文化(如流行音乐)应时代而产生(例如西桐木的涯话歌),但由于起步较晚、水平不够及较少被关注等原因,暂未成型。

涯话,是广东西部及广西南部地区对客家话的通称,因客家话第一人称为涯(仅声调不同)而得名,根据发音还写作崖话、哎话、埃话等,涯话写法最普遍。涯话不能认为是客家话的一种,因为不同地方涯话也一样口音不同。涯话与客家话的关系,如同脚踏车与脚踏车一样。由于客家人在迁入上述时间较迟,且分布不太集中,或多或少受与当地其他方言相互影响。语言是发展的,同样不能认为梅州等地的客家话一成不变。 为方便表达,下面的“涯话”一词均指“将客家话称为涯话地区”的“涯话”。 涯话分大涯、细涯:大涯受其他方言影响相对小,分布区域涯话占主导;细涯则受其他方言(如白话、电白黎话)影响大,分布区域涯话不占主导。 涯话与一般客家话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在发音上,存在粤西等地区常见的边擦音,如三、四、细、生、晒等字;在词汇上,引入不少粤语词,如?等,部分地区还有耐(音nǒi,久的意思)、睇等。 涯话的核心区范围:广西的玉林市、罗城县、博白县、陆川县、合浦县,广东省的廉江市和化州市,***5个县市。与之相邻的语言主要是粤语,在学术划分片区上分属三大类:高阳片、钦廉片、邕浔片。(补注:实际上,电白涯话不能忽视,因为电白涯话还与电白黎话发生相互影响。) 1、东南部的是廉江市、化州市,属高阳片粤语。 2、西南部的是合浦县,属钦廉片粤语。 3、北部的是博白县、陆川县,属邕浔片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