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
晚清十年期间,满清政府同时面临着英法联军的入侵和太平天国的起义运动,但是国内财政却一直崩塌,这背后或许与朝廷在北方有稳固的经济来源,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出现了变化有一定关系。
一、两方遏制晚清政府在最后的十年中,自上而下,朝内腐败严重。在军事力量和社会发展上都与西方国家拉开了巨大的鸿沟。尤其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国军队仅用了区区几千人就让我们沦陷了,此后经过割地赔款等系列求和行为。
同时,咸丰年间洪秀全在广西发起了太平天国起义。你路在1835年抵达天津,北京一度有被沦陷的风险。咸丰十年,英军入侵广东沿海地区,入京后与法军联手行动引发了举国轰动的?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可以说当时清政府是被这两股力量同时遏制住了。
二、卖国求和同时应对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起义,清朝的财政制度也曾经陷入困境。尤其是太平天国起义将江南的赋税重地完全打破,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朝廷财政危机。但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与清政府签订了条约,清政府出卖重大的利益后与其联手一起遏制太平天国运动.
有了英法联军作为幕后的推手,清政府在此事立上顺利地消灭了太平天国。由于前期太平天国的经济来源是厘金收缴地方税收,所以清政府顺势也加重厘金的税率,在民间大肆收税,以填补自己的财政亏空。
?三、上下权力划分在清朝的前中期,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能力是很强的。在高压的政治环境之下,地方的权力是很小的。到了晚清的时候,则一改之前的局面。道光、嘉庆皇帝仁心宽厚,对地方的放权较大。前紧后松的政策也让清政府在前几年经济上有所回余。到了后期为了应对军费的开支,朝廷允许地方开源征收,通过虚值货币的发放来补贴财政的收入。
与此同时,地方朝廷还发行了纸质的官票加之抽取厘金进行大范围的征税,将地方上的财权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清政府还有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关税,多种方式作用下,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清政府的收支平衡局面,让满清政权又平稳度过了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