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放大合资车企的"德行":"在中国,为中国"该有的样子是什么?
“在中国,为中国”
这是合资品牌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与这句话***同出现在身后大屏幕上的,往往还有他们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中所取得的效益,间或搭配一些研发、生产等方面的现地化成果。
过往看到这句话时,一晃神也就过去了。2020年初的疫情却像一面放大镜,横亘在中国汽车产业之上,对准了业内的方方面面。当初信誓旦旦提及“在中国,为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们,每一个举动都被扩大了无数倍,继而牵动着舆论的风向。
北京奔驰可能就没有料到疫情的“放大镜”作用。
2月6日,北京奔驰向天津市政府以及天津武清区发函,请求特批其在当地的19家零部件供应商提前复工。函中称,北京奔驰仅保留有一天的安全库存,陷入复工即停产的尴尬境地。若相关供应商不能提前送抵零部件库存成品,北京奔驰难以在2月10日正常复工,其单日损失将高达4亿元。
彼时,车圈热点聚集在企业捐赠,大多数车企表示服从当地相关部门延期复工安排,北京奔驰因此引发了较大的争议。此举被视作北京奔驰为达成60万辆年产销目标,减少损失而轻视疫情防控。其将自身经济损失放大到影响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更有“要挟”的嫌疑。
与北京奔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产基地皆处于疫情风暴中央的东风本田。
若无疫情影响,2020年对于东风本田来说本该是个延续强势上升势头的年份,开年一月,东风本田以73,597辆,同比增长21.3%的销量成绩,成为少数取得“开门红”的车企之一。有媒体估算其今年年产销有望突破百万大关,产值将达2000亿元。
遗憾的是,此次疫情就爆发在东风本田的大本营武汉。刨去春节7天的惯例停工,企业即使在3月10日24点前预备复工,停工时长也将达50天,预估损失达250亿元,日损失超5亿元。
“最大的问题就是做好疫情的防护和复工的这类均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东风一名内部人员如是道。面对疫情,东风本田主动投身战疫一线,通过东风公益基金会等渠道,向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中部战区总医院、协和医院和东风出行等捐助钱款与防护用品。
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渡难关的系列举措也在制定当中。早在2月11日,东风本田便出台为经销商释压的举措,包括调节商务政策,废除贩卖目的审核,提高返利支撑,加大融资帮助,辅助经销商建立疫情防控体系。
严格来看,北京地区与湖北地区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不一,简单评判二者损失与对复工一事的急迫性并不公允。但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疫情就像一个放大镜,放大了每一家汽车制造商的一举一动。
近年来北京奔驰在产品品控、售后服务、广告宣传几方面的负面,包括“女博士坐发动机盖哭诉维权”、“断轴门”、“高管辱华”、“大G入宫”等事件,让中国消费者对其的负面观感增加。
北京奔驰轻视疫情防控,站在自身角度施压地方特批复工,只是民众负面情绪爆发的导火索,在一众汽车制造商纷纷为上下游企业,尤其是经销商松绑之时,北京奔驰至今未表达对维持产业链健康运转的关切,让人不禁重新审视这家在华攫取巨额利润,年产销近70万辆的全球豪华车巨头,到底是如何履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承诺?
“在中国,为中国”该有的样子是什么?类似的疑问也被丢给了沃尔沃汽车。2月22日,沃尔沃汽车宣布向所有员工及家属、供应商与经销商伙伴及其员工免费赠送“疫安心”新冠保障300万份,每份保额为10万元。
对被赠送这一份保险的湖北人来说,“疫安心”却变成了“疫闹心”。他们在尝试提交信息时却被告知“本险种当前暂不支持您所在区域的人员投保”。投保须知里也明确指出“除身份证42开头人员,其他人员均可领取(包括外籍人士,提供护照号码)”(湖北地区身份证编码以42开头)。
“这种对生命的差异化对待,不像是一家主打安全、营销以人为本概念的豪华品牌会做出的事。”有网友在评论相关报道时,失望地表示。在理性层面上,我们明白保险行业的特殊性质,投保时遭受差异化对待的经历也并不罕见,但从感情层面上来看,拒绝了湖北人后,沃尔沃这份原本暖心的免费保险,反而让人有些寒心。
所幸沃尔沃及时做了一番补救,在上述险种发布的次日,沃尔沃发布声明称,受制于险种特性,活动第一时间未能面向全国所有区域。在与保险企业进行谈判后,已对险种完成升级,引起争议的相关条款也已更改。目前,该保险可覆盖整个大陆地区。此外,沃尔沃汽车还表示:“我们对未能就此情况进行及时沟通,并给大家带来困扰表示诚挚歉意。”
仓促的转折虽有借此噱头营销的嫌疑,但最终结果也算能为消费者所接受。借此契机重新审视汽车行业时,也有更多如东风本田一样的合资车企,正踏踏实实的履行着当初的承诺,其中就有上汽通用五菱。
在疫情伊始,上汽通用五菱就敏锐注意到了口罩可能短缺的问题。2月6日,官宣其将联合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支援防疫一线,预计日产量将达到170万个以上。而据工信部统计,在疫情发展之前,我国的医用口罩日产能也仅为220万只。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上汽通用五菱牌防护口罩”的外包装上这句朴素而又附带一点中国特色的话,被其所践行着。在官宣生产口罩的13天后,上汽通用五菱又下线了广西第一台全自动化“五菱牌”口罩机。18天后,向柳州市政府交付首批智能移动测温车。
若不是特别强调,很多人容易忽略上汽通用五菱的合资身份,与千万中国人一起生产、生活的五菱宏光是一辆合资车。而在本次疫情中,上汽通用五菱的表现也延续了既往的形象,为合资车企如何履行“为中国”的承诺打了个样。
总的来看,在过去十年里,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以其发展速度,以其体量,成就了我们认知范围内的几乎所有跨国车企。在过去的状态下,我们评估“在中国,为中国”的概念,可能仅仅停留在产品、研发、营销等方面的现地化上,为一间又一间中国研发中心的开张,一辆又一辆“国产车”的下线而雀跃;局限在全球化视角下,跨国企业在当地攫取利润后,反哺当地的商业道德、企业社会责任感层面上。而在疫情肆虐的特殊状态下,过往轻巧的承诺却注定要被置于放大镜下仔细拆解,审视哪些汽车制造商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与这方水土上的人***进退。哪些汽车制造商戏精附体,赚钱有它,承压别提,要求着超国民待遇。
回到我们最初问的那个问题,“在中国,为中国”该有的样子是什么?答案或许在东风本田的坚守,在上汽通用五菱有些土的slogan里——与中国人民在一起。
文/秦志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