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点滴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写道: “ 断掉不需要的物品,舍去不必要的交际,脱离对人对事的执念,我们才能让生活回归简单,达到精神上的自由。 ”
曾以为想要人生过得幸福,就要拼命的做加法,获得更好的物质,拥有广阔的人脉。
可当名利已得,却欲望难平时,才发现,肩上的负担反而越加沉重。
其实,人生行至下半场,就要学会给生命做减法,把该放下的放下,才能轻松生活。
早在175年前,美国作家、哲学家梭罗在其著作《瓦尔登湖》里,曾告诉了我们“减”的智慧。
梭罗只身一人来到位于故乡边的瓦尔登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离了世俗恩怨和烦扰,历时两年的独居生活,让他懂得了生命的本质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当生命中“减”去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时,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01
减少物欲,才能没有负累
村上春树曾说: “ 凡是想要的超过需要时就是贪,而贪图的越多,就越会身心疲累,很难拥有快乐。若能简单生活,心便不会随着物欲而起伏不定。 ”
每个人都在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而奔波不停,但因为物欲不断地在变化,所以总是得不到满足,那么人生活得必然更辛苦。
人生短暂,需要的东西不过二三,何必贪求许许多多,如果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物欲,那人生也许就会变得不一样。
1845年3月的一天,梭罗放下了一切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
他告别了大房子,告别了繁华的都市,只是在湖边搭建一座简易的小木屋,作为安身之所。
梭罗不再奢望过去的物质享受,屋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书桌以外,没有任何多余的家具,一日三餐也不过是稀饭和青菜。
平日里,他开垦着湖边的几亩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闲暇时,他便静静地读书写作,享受一个人的安逸时光。
梭罗减少着对物质的要求,不再汲汲于声名,也不再奢望富贵。当他没有了这些负累,反而可以享受生活的点滴。
物质欲望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不断地追求只会让自己深陷其中,生活也终将失去趣味和颜色。
身处物欲横流的 社会 ,唯有返璞归真,脚踏实地,方可云淡风轻。
曾看过一部叫《一个购物狂的自白》的美剧。
女主角丽贝卡就是个物欲极强的人,她以为富足就是物质比别人丰富。
所以丽贝卡用疯狂的购物来满足自己的物欲,不仅花光了她的工资,还欠了一屁股的债,最终导致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过多的物欲,非但没有让她得到物质上的享受,反倒成为了负担。
有句话说: “ 对一个人来说,追求物质并没有实质的意义,减去它就是减去了生命中的负担。 ”
生命的富足,从不因为拥有的多而变得幸福,而是因为少而活得更精致。
每个人的基本所需都并不复杂,再好的东西如果不能为生活提供便利,就是在给生活增加负担。
活得通透的人,都懂得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望,不去过分的追求财物,断绝多余的废物,简单地去生活。
当你学着把生活变得简单,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少,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02
减少执念,才能万般自在
《唯识述记》里说: “ 烦恼障品类众多,若不执我,无烦恼故,我执为根,生诸烦恼。 ”
人生万千愁绪的根源,从离不开“执念”二字。
人一旦有了执念,就会抓着过去不放,为种种遗憾伤怀,痛苦不堪。
梭罗在去瓦尔登湖之前,正处于人生低谷,处处不尽人意。
他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煞费苦心写作,却得不到赏识,每日都在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只能痛苦度日;
一次意外,他喜欢上了一个姑娘,可自己的哥哥也喜欢她,为了不让亲情破裂,他选择沉默,选择逃避。
那段时间,梭罗觉得命运多舛,抱怨上天为何如此待他,结果常常苦闷和抑郁的心情,导致他大病一场。
与病魔斗争的这段时间里,让他恍然大悟,既然有些事无法强求,不妨试着放下,告别那些得不到的人和事。
大病初愈后,他决定亲近自然、回归简单,所以放下一切去瓦尔登湖隐居。
没想到,当他不再执着于那些失去的和得不到的东西,好好面对当下时,生活突然有了更多的精彩,烦恼自然消弭于无形了。
梭罗清空了心中的执念,看清了许多事之后,反而天高海阔,能够尽情地拥抱世界。
林清玄有句话说: “ 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住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放下执念,不浮不躁,不慌不忙。 ”
人生在世,求而不得,遗憾不断,其实是一种常态。
你若是把它们放在心里苦苦纠缠,那么执念越重,伤的越深。
手中攥着沙子越紧握越煎熬,倒不如一把扬了才能更轻松。
很多时候让自己被执念所困,弄的累累伤痕,不如把往事清零,让爱恨随意。
懂得减少执念,与自己和解,才能万般自在。
03
减少社交,才能减少消耗
李嘉诚曾说过一句话: “ 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先别花太多时间去社交,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应多花点时间读书、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会变大 。”
有时候,我们盲目地扎入人堆,以为可以减少孤独,争取更多的人脉资源。
然而过多的社交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维护,还要伪装自己,刻意去讨好别人。
付出如此巨大的社交成本,最后得到最多的却是无效的关系,这对自己来说毫无益处,只会被不断地消耗。
梭罗年轻时也像很多人一样,活跃在社交圈,为了合群他总是迎合别人伪装自己,想争取到更多的人脉资源。
逢年过节梭罗还会精心挑选礼物,亲自登门拜访,维护彼此的关系。
与人相处,梭罗总是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惹别人不高兴。
梭罗原以为自己的处心积虑,大家早已把他当成了最好的朋友,可当家里遇到了难处,急需用钱,他借遍了朋友圈,却没有几个人肯帮他。
梭罗这才恍然发现,你弱的时候,认识谁都没用,许多社交都是无效的。
后来,梭罗隐居瓦尔登湖,不再绞尽脑汁与人交往,而是专心写作,好好生活,当他不把时间浪费在社交场上,多留一些独处的时间去增长自己的内涵,却发现人生可以如此多姿多彩。
因为不需要多余的客套和迎合,去维系关系,也不必在不必要的社交中,去消耗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活的纯粹。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唤》里写道: “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
人生最大的错觉,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以为人脉越广,就越吃得开。
然而人活着真正的意义从不在于你认识谁,而是你是谁。
与其在无效社交上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何不用来投资自己,让自己更加优秀。
许多时刻,当一个人的内心足够丰富,世界才会对你温柔以待。
04
乔舒亚在《极简》中说: “ 寻找我们想要的生活,并不意味着要守住一切。相反,当我们把拥有的物品数量降低到一个适当的水平,就能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 。”
人生下半场,学会给生活做减法,主动地断舍离,就是对自己真正的宠爱。
减少不必要的物欲,懂得删繁就简,才能一身轻松。
减少过多的执念,懂得与自己和解,才能享受生活。
减少无效的社交,给自己留有空间,才能自我提升。
人生如行舟,你我都是船夫,承载太多,只会让人生的旅途更加沉重。
生活,越简单,越高级,当你能够卸下种种包袱,方能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