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玩坏的词语
专家
第一个被毁掉的是“专家”。曾几何时,专家是一个令人敬仰的称号。尤其文博系统的专家,以其丰富的知识和专业的研究令文物爱好者折服。但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尤其是电视鉴宝节目的推动,部分文博专家难耐寂寞,纷纷由书斋走向前台,由考古及器物研究专家变身为文物鉴定专家。由于缺乏实战经验,书斋里的有限知识在汹涌的仿伪大潮中很快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但是为了维护“专家”的体面,无法经受市场的诱惑,许多专家面对公众和镜头依然言之凿凿地指假为真,甚至将专业良心抵押给魔鬼,不断开具有价证书。 以至于业内戏言,“伪专家之祸,远甚伪古董之祸”。
小姐:从尊贵到低俗
在20世纪前期,“小姐”依然是对未婚女子的礼貌称谓。在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春》、《秋》等作品中,诸如张小姐、李小姐、密斯张、密斯李之类的称呼随处可见。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旧时的许多称谓在日常交往中已经很少使用,尤其是“老爷”、“太太”、“小姐”等,几乎绝迹。人们似乎已经习惯地将“小姐”同资产阶级联系起来,如果哪位女士稍稍讲究衣着打扮,便被看成是“资产阶级小姐”作风。大约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对此都有切身的体验。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小姐”这个被废弃半个多世纪的称谓又突然时兴起来,以至你在商店购物时再把“小姐”称“同志”,会遭冷遇。 近些年来,风尚丕变,“小姐”又同所谓“三陪”挂了钩,你仍称人“小姐”,则往往受到抢白:“你叫谁小姐?”时下真是不知该如何称呼年轻女性了。
美女:从惊艳到性别
“美女”这一形容词我想从其诞生以来,一直是属于褒意的,人们在使用它时,也是十分吝啬的。因为“美女”至少要用在那些大家都能接受的,无论是朴素的还是华丽的,无论是清纯的还是妖艳的女性身上。你总不是守着个丑妇叫美女吧,如果是这样,那么大家客观点会认为你的审美观有有问题,苛刻点就会说你脑子有问题了。
也不知从何时起,大概就是近两年吧, 女性间相互称呼,不叫名字了,不叫同志了,一律称为“美女”。男士们也学会了,毕竟恭维女性让其开心,比让其烦心办起事来要方便得多。 特别是到政府机关办事,这一手是屡试不爽的。总之,除了年纪实在太大的女性,对美女这一称呼可能还有一些自知之明,或不好意思接受外,其她的你就以美女相称,没有人会对你发脾气的。
老板:从稀有到遍地
“老板”这个称呼是西方人的发明。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殖民主义者纽约建立贸易站。起初荷兰人把领队的人称为“户主”、“监工”,之后又改称为“监督徒弟的工人师傅”。只是这个名称叫起来不方便,于是有人提议干脆叫 “上司”或“老板”,经过一番议论, 大家一致同意叫“老板”,并且很快就叫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名称成了美国的俚语。
君不见,现在遍地都是“董事长”、“总经理” 。一个小个体户,也敢妄称“企业家”。他们的钱,不是来源于“本事”,而是凭着“胆大”。
干爹:从长辈到……
从郭美美事件之后,打着“干爹”、“炫富”等字眼博取眼球的网络红人和事件层出不穷,虽然大部分在事后都被证实为炒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背后的营销团队成功达到了“一夜成名”的目的。“干爹”一词仿佛是童话故事里的“仙女棒”,轻轻一挥就能让沾染上的人、事获得在这个人们普遍注意力稀缺的社会中成为焦点的魔力。
年轻貌美的女孩与“干爹”的组合,依靠的是隐含的性与金钱的刺激性要素吸引大众,从而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对大众来说,“干爹”只不过是掩盖钱色交易的幌子,在围观美貌的“干女儿”炫富,鄙夷其脑残言论的同时,获得的是感官上的刺激,窥探到隐秘的满足以及智商、道德上的优越感。“小白”姑娘不是靠“干爹”博出位的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人,对观众的口味的了解与迎合决定了今后还会有“小灰”、“小黑”姑娘们前赴后继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