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军动摇驻青岛日军一度投降
崂山扎根游击,抗击侵华日军青岛。很多年轻的战士英勇牺牲,很多都没有留下名字。血性浇灌了沃土,他们滋长了无尽的抗战必胜信念。老山抗战的最终胜利,在于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在崂山周围各界人民的支持下,包青熬过了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高昂的士气对应的是日军动摇的士气和厌战情绪的蔓延。到了1944年,日本大势已去,驻扎在青岛市区的日军向崂山包青投降的事例很多。
近日,记者在沙子口夹布采访,军民抗战的故事在这里涌现,在民间流传。抗日战争时期,段家埠为包青部队收粮纳税,家家户户都支持。有一次,日军从青岛市区出动,来到村里收粮。段家埠村长段永志拒绝接受日军的粮食。日军威逼利诱,段永志不为所动。日军恼羞成怒,将段永志扔进邓英村的一口井里,并在井口插上树枝点燃,阻止村民救援。日军在段家堡一粒粮食也没收到,就回青岛了。村民们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村长段永志。幸运的是,段永志从小就很擅长游泳,他很幸运的活了下来。
像段永志这样的村长,代表着青岛人淳朴温暖的感情。这是我们的土地,这是我们的家园,每个人都盼望着把日本侵略者赶出青岛。村长段永志的长子段存智,抗战初期参加老山地方武装,与日军打游击战。后来因为段存智会开车,会修火器,在清朝大显身手。记者在青岛市档案馆找到了一份关于段存智的任命书。1945年7月1日,青岛保安师司令部发布任命书,任命yy快乐男声为段存智“司令部少尉军械官”。抗战胜利后,段存智随包青进入青岛。此后,他成为了青岛市政府的一名司机。
抗日战争爆发后,仍有许多农民加入了当地的抗日武装。他们有的在战斗中阵亡,有的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英勇牺牲。1939年出生的芝诺是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吴佳村人,他在芝诺告诉记者:“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胶东,当地抗日热潮兴起。我父亲余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1940年的一天,父亲回家,被李某某和青岛日本宪兵在他的村子里带走了。”其父余的下落在心中一直是个谜。直到今天,76岁的诺去青岛市档案馆查资料,才看到这段记载:“1940年夏庄镇吴佳村被日本西府镇局拿走。”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消息。
实际上,抗日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很多人的父母或爷爷都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抗战。就像芝诺失去父亲一样,它实际上是抗日战争留给人们的家国记忆。山东科技大学教师陶萍通过“刘义庆工作室”的微信号联系了记者。她讲了一个她祖父抗日战争的故事。陶萍的祖父焦福寿,1915年出生于沧口区小翁村。1939年1月,他从一家棉纺厂加入了包青。"1941年春天,我的祖父在杨家村的家庙里被日本人抓住了."我爷爷在监狱里受尽折磨,我妈也不知道他在哪个监狱。估计他不在沧口,在李村监狱。1944年,他在闫家山后山被日本人枪杀。据说当时有3——7人一起被枪毙。」
一方面是汉奸告发,另一方面是日本人叛逃。展现历史的复杂生态。据《李先良回忆录》介绍,从1943年到1945年,有20多名日军在崂山向包青投降。1943年6月6日,机枪射手杜冠峰左是第一个向包青投降的日军。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诚实的都督冯佐赢得了包青的信任,和包青士兵一样,他吃的红薯甜得跟自己的肚子一样。杜凤佐以一个列兵的身份出发,奋勇作战:“射击技术高超到清洗厨房烟道,每战都有很好的立功表现。尤其是我们攻打大老最强据点的时候,他的射击让堵口的敌人不敢抬头,我们就可以发炸药,炸掉碉堡,解决所有在里面的敌人。」
投降的日军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其中一些人受过高等教育,这为包青提供了大量技术和重要信息。
抗战胜利70周年,回望历史,珍爱和平,英烈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