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苏进的编剧家
提到新时期的军旅小说创作,朱苏进是不可忽视的个案。但九十年代末,正当他创作活跃、频频获得全国全军文学奖项之际,朱苏进忽然暂搁小说创作,投身影视圈,并一口气推出几道重量级银屏大餐:先是电影《鸦片战争》剧本,再是改编二月河小说,完成《康熙王朝》剧本。朱苏进编剧的电视剧《江山风雨情》播出,同名图书也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朱苏进自评,“这部作品,超过了《康熙王朝》许多。”
从《鸦片战争》开始,朱苏进走向职业编剧之路。朱苏进与影视结缘,是人生的一次偶然,也是和上海的一次缘分。“ 他认为:“一个文化人应当追求的,是个人的心灵与大众心灵的沟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表达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创作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而不是被商业市场所左右,跟风不是一个文化人的态度。”
对于影视剧大量翻拍文学名著的现象,朱苏进表示:“翻拍名著,既是高峰也是陷阱。中国四大名著在人们心里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也因此有了排异性,人们一般都抗拒改编经典名著。所以只要你去触碰,就肯定会有风险。我自己改编名著时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每一部名著就像冰山,绝大部分人感受到的只是冰山浮在海面上的那七分之一,大部分都藏在海面以下,我们往往看不到,所以名著中可以挖掘的东西实在太多,有多种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命运可以开采。”
对于“帝王剧”,朱苏进则表示,就美学价值而言,写一个帝王并不高于写一片落叶。但天下知名度最高的是帝王,知名度最高的城市是首都,于是帝王的相对价值(包括市场价值)就大大升高了。人们眺望天边时,往往看不见大地,看到的总是山峰,英雄就是山峰。是“看不够”造成了“写不完”,是消费在促使生产。问题不在帝王戏本身而在于如何写帝王戏。写不好是因为我们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