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的微笑:女人的最终归宿是自我价值。
但她没想到的是,这些家庭条件好,情商高的迷人女孩,读书不是为了成就自己,而是为了嫁个好丈夫,做个贤妻良母。
这使得凯瑟琳的教育异常坎坷,这其中既有来自学生的困难,学校委员会对她教学方法的阻挠,也有堆积在他们身上的如山的封建思想。
打破长久以来的信仰和价值观有多容易?然而,凯瑟琳没有妥协。她还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挑战学校的权威,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向他们传递独立的思想。
最终,凯瑟琳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和喜爱,被学生们称为“蒙娜丽莎”。
第一节课,凯瑟琳的经历极其尴尬,学生们回答的都是她教的东西。她知道这是学生给她的决斗。然而,凯瑟琳也发现学生们只是在死记硬背知识,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这不禁让凯瑟琳陷入了沉思。
后来上课的时候,凯瑟琳把书放在一边,放了几张课本上没有的图片。没人知道。她指着一张照片说,这是我妈妈。学生们嘲笑她:这是艺术吗?
凯瑟琳问她的学生:什么是艺术?谁来制定标准?这张照片看起来好普通,如果是出自著名摄影师之手呢?你会称之为艺术吗?
学生们低下头,开始深思。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很少去想它。他们认为艺术就是反过来了解世界名画的名称、作者、年代、风格、技巧和寓意,也就是掌握艺术。
但是,艺术本身并不是这些简单的记忆内容,而是透过画的表面去看它的本质,作者的心境,所表达的意境。就像有些大师的作品在生前默默无闻,在去世多年后被重新定义了新的艺术价值,然后一举成名。
这种全新的视角,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后来,在欣赏梵高的作品时,凯瑟琳给了学生们对当代女性的启示:你是只是填充色彩,按照别人的期望生活,还是创造自己的风格,做自己?这成为学生转型的第一步。
在上层社会的封建思想里,嫁个好老公,教好孩子是终极任务,一切都得为此让路。好像一旦结婚,生活就会按下暂停键,公主和王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些聪明的女性在知识和背景上可以有非凡的成就,但她们局限于男权意识形态,狭隘了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的话题离不开爱情和婚姻。学习就是找个好老公。最重要的是变得优秀,然后等人来求婚。
建校游戏:赢的女生第一个结婚。最高的人身攻击就是没有男人娶她。寒假前的临别留言是:祝你戴上戒指。
礼仪课变成了婚姻培训班,老师理直气壮地说教:再过几年,你唯一的职责就是照顾老公和孩子。老公给的分数比学习的分数更重要。
这是培养上流太太的训练场,而不是教育别人成为领袖的“常青藤联盟”。
两个核心主角贝蒂和琼,也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两个人。
贝蒂的妈妈是校董事会主席,思维传统,作风强势。在贝蒂的成长过程中,她不断灌输女性的命运是回归家庭,成为一个贤妻良母。
于是贝蒂如愿以偿地嫁给了市长的儿子斯潘塞。然而婚后贝蒂并不幸福,丈夫也漠不关心。她一直失去了精神支柱,做不了贤妻良母,女人的价值何在?
而他的母亲,面对女儿不幸的婚姻,不仅不肯让她回家,还劝她不要离婚,家丑外扬。在凯瑟琳的影响下,崩溃的贝蒂重新获得了失败的人生。
她指着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对妈妈说:你看蒙娜丽莎的微笑,可是她真的幸福吗?她不高兴,这都是表面现象。
然后她毅然起诉离婚,搬出了房子。虽然不知道未来的方向,但她勇敢地做了自己的开始。
贝蒂的好朋友琼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她成绩优异。在凯瑟琳的帮助下,她申请了耶鲁大学法律系,并被录取。但为了家庭,他毅然放弃学业,投身婚姻。
凯瑟琳发现后,劝她两者兼顾,但琼最终拒绝了。她说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拥有一个好的家庭是她最想要的。
最后都选择了自己的路。不管是哪种方式,告诉他们自己想去经历,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最近看了几部电影,牛仔班的春天,自由作家,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老师是灵魂的向导。他们坚守了自己的使命,动摇了这些孩子根深蒂固的价值观,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认可,改变了很多孩子的人生。
每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背后,都是颠覆原有观念、与时代抗争的艰辛历程。每个时代教育的进步,都要归功于像马修、艾琳、凯瑟琳这样有勇气向规则和权威宣战的教育家。他们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条条框框,拯救了那些被时代迷惑的人。
最后一幕,凯瑟琳拒绝续约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们骑着自行车走了,让我泪流满面。也许每个老师都只是学生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他们传递的思想,追求的真理,共同经历的短暂时光,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
“我听到生活快节奏的声音,我会四处游荡。但并不是所有的流浪都是漫无目的的,尤其是我在不受传统影响、超越定义界限、超越人性的情况下寻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