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丹台望千峰到杖前原文及注释

一上丹台望千峰到杖前原文及注释如下:

一、原文

一上丹台望,千峰到杖前。云阴对曲径,石壁剜流泉。声落亭中语,人疑老外仙。浮丘原不远,罗户好同摹。炼丹台,师清湘老人法写之。丹徒胡若思作。

二、注释

1、丹台: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亦称炼丹台、朱砂台。

2、千峰:形容山峰之多。

3、到杖前:形容山峰的陡峭,仿佛手杖都能触碰到。

4、云阴:形容云雾缭绕,阴暗。

5、曲径:形容山路弯曲。

6、石壁剜流泉:形容石壁被流水侵蚀,形成一个一个小洞。

7、声落:形容水流声回荡在山谷中。

8、亭中语:指在丹台上有说话声,仿佛是神仙在谈话。

9、浮丘:浮丘公,古仙人,传说中与老子同时代。

10、罗户: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11、作:创作。

作者简介及作品解析

一、作者介绍

胡若思(1916年3月—2004年),字遐思,号琴人。画室名勰一斋。 “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的赞叹,也勾起无数画家创作的欲望。

胡若思的山水画有“南胡风韵”之称,他能够将青绿设色、牛毛皴法、线条勾勒、泼墨泼彩等种种中国画创作手段发挥到极致。具有富丽堂皇、典雅高贵、明净清秀、恢宏浑厚的风格。曾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及《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绘制山水画景 。

二、作品介绍

1、《桂林山水图》:通过三峰的耸立,加入田舍人家作为陪衬物体,湖水中有渔夫正在行驶着船,将人物、山水、炊烟等进行了高度的结合,正是因为这一幅作品他获得了“南胡风韵”的美誉。

2、《匡庐瀑布》:以墨色为主要色彩,加入红色等作为装饰的色彩,反而在整体色彩的表达上层次更加的丰富,通过大片庐山以及瀑布进行点缀,整幅画面构成了强烈的对称效果,使欣赏者的视觉冲击力更加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