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

在选拔领诵员的时候,专家们在面试时看中的,是彭友馨纯净的声音、阳光的性格、大方的举止。没有技巧的修饰,能表达出青少年最真挚的情感。

3月份海选的时候,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姚牧晨一开始海选时,差点“落选”。今年3月份,姚牧晨正在上数学课,老师让几位同学做自我介绍,他并不在其中。就在进行“海选”工作的老师们准备离开时,领诵预备队的指导老师刘鹏将他叫了起来

“孩子当时给我印象很深,身着蓝色衣服,形象俱佳。” 领诵预备队指导老师刘鹏说,在将孩子挑中后,回来进行培训,才发现是个可塑之才。

“特别巧!10年前,五年级的我就在学校组织的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上,参加了向党献词的朗诵表演。没想到,10年后,我竟然能站在天安门广场,在庆祝中国***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朗诵!”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冯琳,连呼自己“太幸运了”。

作为四名领诵员中又一位“非科班出身”,赵建铭此前唯一与朗诵有关的经历,是在大学里主持过一些学校活动。所以在集训过程中,他对自己的首要要求是苦练基本功:为了解决气息不足的问题,他就练腹式呼吸;为了练就表情控制的功夫,他长时间对着镜子练习明亮的眼神,和自然而发自内心的笑容,努力达到集训老师的要求:语言表达的时候要有“容”又有“形”。

基本功有所提升之后,赵建铭给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朗诵的过程中要传递出更加饱满的感情。气息有形,表情神态也抓得住,感情却缺少实际的抓手。他为自己找到的解决方案是:多看近现代史书籍、多看党史影片,多听红色歌曲,积累出的党史知识汇聚出感情线、形成画面感,朗诵的时候自然能声情并茂了。

彭友馨为了准确表达一句话,到处喊“妈妈”

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六年级学生彭友馨3岁开始练习舞蹈,目前是学校金帆舞蹈团的团长。挺拔的体态成了她入选领词员的加分项,但因为从未接触过朗诵,她在入选后经常大呼“压力山大”。

献词里有一句话:“妈妈对我说,在每个人心中,中国***产党都是光荣的模样。”这句话开头的“妈妈”二字,发音既不能太实,又不能太虚,还不能用生硬而夸张的朗诵腔,得让听众有一种画面感。彭友馨总是找不对感觉,每次练习,老师就会指出,她这句“妈妈”说得不好。

“老师说,这句里的‘妈妈’要有亲切自然的感觉,让听众觉得妈妈真的就站在你面前。”一直练不好,彭友馨急得直哭,甚至哭得想妈妈了。跟妈妈视频的时候,她把难过的情绪一股脑倒出来之后,还不忘问妈妈:“妈妈,我以前都是怎么喊你的啊。”

这个练过9年舞蹈的小姑娘深知,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达标。从那天起,她反复练习,逮着同学老师就喊“妈妈”,请大家帮她指导,预备队的老师同学几乎都被她叫过“妈”了。最后,彭友馨不仅通过了老师的考核,还给队员们做了示范。

以上内容参考?澎湃新闻-庆祝大会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看看他们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