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广告怎么做?

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在今天蓬勃发展。对于已经有网络资源的企业来说,并不是盲目加盟,而是要思考什么样的产品和品牌,适合用什么样的微电影营销方式。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拓展,给了微电影广告更广阔的营销平台。微电影广告发展迅速,仅2014一年就有上千条微电影广告投放。而微电影的整体质量与成长数量成反比。在商业元素生成的微电影中,大量的微电影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微电影中的剧情、内容、广告之间缺乏协调性和针对性。

微电影广告中虽然有多种表现手法,但在具体应用中,还是比较浅薄和单一,未能把受众的特点与剧情结合起来,缺乏表现力,难以引起观众的* * *和吸引他们的持续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在利用微电影广告进行广告传播的过程中,缺乏对受众必要认知和态度的调查,缺乏对受众观影行为的了解和分析。什么样的产品和品牌适合微电影广告的营销方式?这需要通过调查受众的消费习惯、购买力、实际用户、社交行为习惯来确定。

观众收视行为特征

1.观看特征。调查数据显示,受众主要通过视频门户软件(如优酷、新浪、爱奇艺等)观看微电影广告。)和社交网站(微信、QQ、人人网等。),也有少数观众通过户外媒体和家人朋友推荐。由此可见,微电影主要是借助网络的裂变式传播为网络用户所知。微电影广告作为网络和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产物,移动用户快速增长,其强大的扩散速度和分享功能成为受众接触微电影广告的重要渠道。

在观影题材上,观众对微电影广告题材的明显偏好主要是青春校园、生活励志、慈善、幽默,贴近生活的题材更容易让观众产生情感。广告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把握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如上网、无聊等待、休闲休息等;巧妙地在广告中填充受众感兴趣的流行元素,比如有创意的故事情节、大牌明星等。

2.观看后的行为特征。通过态度量表将观众的观看行为转化为带有主观观点的陈述,分为“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五个等级,观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微电影广告受众的社会行为习惯。一是只有不到30%的受众注意到广告中的品牌是否会进一步查询,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品牌印象,但受众持续搜索和关注广告信息的热情不高;二是微电影广告是否会被转发分享给他人,选择分享给别人的比例基本一致,说明没有明显的转发分享广告倾向,大部分人是抱着娱乐的心态观看的;再次,观众看完微电影广告后是否会购买,只有不到1/3的受访者表示看了微电影广告会增加购买欲望,但一般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直接购买行为。

3.消费者行为特征。微电影广告的主要受众群体是90后,是当今促进消费的主力军。这个群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家庭,但消费欲望超过了购买力,有很高的购买冲动。一般来说,消费者行为的过程包括确定需求、收集信息、评估方案、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

在确定需求上,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年轻人的需求层次并不高。除了基本需求之外,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消费特点,突出的需求是个性,追求自我个性与品牌特征的统一,通过品牌或产品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喜欢就买”;在信息收集方面,从问卷数据可以看出,该群体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5小时,网络成为他们接触最多的媒体。由于缺乏购买经验,受意见领袖和舆论环境影响较大,依靠同学、同事、网友间的口碑传播。在评价方案上,每个消费者都会用几个主要的评价标准来考虑。一般来说,年轻人在评价替代品时,都有一些内在需求,比如品牌、视觉享受(风格、色彩等。)和听觉享受(他人评价),而且是把握首要内在需求的关键;在购买决策上,年轻人的购买决策偏向于品牌文化内涵丰富、舆论影响力强、曝光率高、自身个性强的产品;在购后行为上,年轻人具有积极主动的性格,这使得他们愿意尝试新奇和追求刺激,喜欢在各种品牌中选择,品牌忠诚度低,缺乏传播购买和使用体验的主动性。

微电影广告的核心营销是赋予故事广告内容、观影主题和观众感兴趣的元素,将产品作为重要角色渗透到故事中,让观众积极参与。传递的渠道和方式要符合受众使用的媒介。同时,要控制广告的时长和观看时间,努力使受众集中精力记住和回忆广告。

9月25日,备受期待的梁朝伟新片《眼》首映礼,可以激发微电影广告灵感。微电影广告只有3分钟,广告用一双眼睛讲述了一个故事。梁朝伟像一个久违的朋友,轻轻问候你:“好久不见,最近好吗?”“即使衣食无忧,也觉得处处需要关怀。”“只有自己才能完美,只有当下才能珍惜。”每一句都完全击中了女性的软肋,流进了观众的心里。让每个坐在电视机前的女人都幻想自己是那个“永不服输的小女孩”。这个充满国际奢侈品牌风格,同时又不失温度的“精致故事”,成功激起了当下拥有财富和巨大潜在消费力,追求内涵品质的都市女性消费者的情感。他们渴望情感上的温暖和精神上的理解和体谅,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需要家人和爱的支持和呵护。

丸美紧扣其品牌定位——眼部护理,并将其转化为“眼睛”。通过对梁朝伟迷人眼神的生动演绎,辅以简洁却有温度感的影像风格和温润的台词加上感人肺腑的话语,深深打动现代女性内心的柔软。她们在购买这个品牌的化妆品时,会认可丸美“关爱女性”的品牌理念并形成自我概念,形成强烈的情感偏好,从而迅速提升对该品牌的好感。据相关媒体报道,影片播出不到3小时,“梁朝伟”、“丸美”在网络上的搜索量急剧飙升,各大视频网站累计点击量超过3000万,微博上相关话题的讨论量也瞬间破亿。

微信朋友圈隔日广告精准覆盖全国女性,引发新一轮刷屏效应。同时,这个微电影广告也激发了社交媒体特有的长尾效应。有网友在微博上自发发起了“学学梁朝伟的眼戏”的话题,引来众多才子秀眼力。就连一向以“模仿皇帝”著称的明星黄祖霖也加入进来,形成又一波传播高潮。微博相关话题的讨论量持续攀升至近3亿。因此,微电影广告的故事无论是内容、时长还是渠道,都应该朝着“让广告贴近观众,让观众走进广告”的方向发展。

微电影广告受众的态度

1.对广告的容忍。在受众厌恶硬广告、植入式广告、影视广告等广告形式的时代,是否意味着广告已经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从态度量表的数据可以明显得出,受众并没有盲目排斥各类广告,也表达了对微电影广告发展的看好。主动搜索微电影广告的可能性很小,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能够完整观看至少一部微电影广告,这反映出观众在被动情况下观看微电影广告的兴趣和耐心很高。

目前微电影广告市场存在广告信息植入生硬、广告频次把握不当、内容缺乏创新等诸多问题。对于广告信息频率的问题,并不是频率越高,传播效果越好。深度访谈的结果也表明,过高的广告信息频率会引起观看体验甚至厌恶。微电影广告充斥媒体,最终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

2.对广告效果的态度。约45%的受访者表示,微电影广告比其他广告形式更有优势,因为其形式吸引人,可以更好地传递品牌文化,容易将好感转移到产品或品牌上。

微电影广告虽然是一种商业传播的媒介和手段,但不能视为广告宣传片。吸引观众的是感人的剧情,新颖的拍摄手法,贴近现实的内容,恰到好处的时间。如果微电影广告的商业化过于明显,着重展示产品的价格、生产厂家等信息,不仅达不到既定的营销效果,还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新加坡旅游局和林依晨合作拍摄的微电影《从心寻找爱》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承载着原剧《我可能不爱你》引起的观众热情和粉丝,微电影广告以《从内心寻找爱》为题,作为《我可能不爱你》的后记。虽然广告时长24分钟,但还是吸引了大批看过偶像剧的年轻观众积极搜索观看,地点锁定在新加坡这个有青春有仁爱的爱情福地。它巧妙地结合了该剧的剧情发展,演绎了一场婚姻。此外,还融入了友情、亲情、爱情的交织与碰撞,产生更多的情感灵感。与沉浸在情感中的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观众产生去新加坡旅游的冲动。

由此可见,企业在运用微电影广告营销时不妨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巧妙利用时下流行的电视剧剧情和演员,以续集或后记的形式吸引观众的好感和高度包容,让观众主动搜索广告,对其产品产生消费冲动。

同时,为了提升广告效果,吸引受众,微电影广告还必须挖掘受众的需求,准确把握受众的情感诉求,用情感化的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展示产品的特点和提供给消费者的好处,通过填充受众的内心感受来达到宣传的目的。如碧欧泉今年推出的微电影广告《一个暖男的日记》,就抓住了年轻女性渴望爱与关怀的特点,邀请了陈学冬和JungilWoo两位中韩当红暖男参与拍摄,将“温暖”和“关怀”的理念生动地融入到两个爱情故事组成的微电影广告中,为观众营造出欧碧泉“关怀”、“暖男”、“关怀”的甜蜜联想。

标签

结合受众消费行为特点,为企业开展微电影广告营销提出建议。微电影主要广告受众的购买决策更多的是从线上渠道收集信息。广告传播者要完善广告信息传播渠道,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综合运用户外媒体,全面覆盖受众的生活轨迹,提高刺激强度;此外,朋友、同事、意见领袖的影响占了很大比重。微电影广告需要在制作上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观众的参与性,比如观众主动评论、转发和分享。加强与意见领袖的沟通,可以增强舆论的有效性和说服力,为微电影广告的有效传播创造动力,提高广告信息的曝光率。不同年龄段的潜在需求和特点是不同的。微电影广告在进行诉求时,需要提高广告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并与实际群体的喜好、行为习惯和购买力相结合。企业应结合受众行为特点和消费者消费结构,合理利用微电影广告营销,发挥其优势。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颖的互动营销模式,随着移动终端和新媒体的普及,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