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通社的鼓励
历任学通社老师都以鼓励的方式挖掘学通社记者的潜力,表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位小记者进入学通社,指导老师上的第一课不是采访、写稿,而是对每个孩子的鼓励。
安顿是学通社第一届记者,现《北京青年报》记者,中国首部情感倾诉著作《绝对隐私》作者。说到学通社对她的影响,安顿说: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把第一篇习作交到辅导老师手中时的情景。那是一个冬天的午后,负责学通社的张延平老师骑着自行车来我们学校,我站在大铁门边上看着他一点点靠近,心情也因此一点点紧张起来。我还记得自己当时曾经那么‘不懂事'地要求他站在路边把我的稿子看完,当他的目光刚刚离开稿纸时,我马上就直截了当地问‘能不能发表';我还记得他说的话:‘你写得比我想象得要好,我会尽力的,你放心去上课吧'。一个星期以后,安顿的稿子发表在当时还只有四个版面的《北京青年报》跨世纪版上,细心的老师因为怕她找不到报纸而给一个14岁的孩子郑重地寄来了样报。20年后,张延平老师已经是北京青年报社的社长,安顿在北青报也工作了将近10年。对于年少时在学通社感受到的鼓励,安顿说:当年学通社的老师们,也许就是最终影响我、让我选择记者作为职业的那些深藏在记忆中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