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快乐星球第一部是怎么选择角色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导演的米就是演员,而在一部儿童剧中,就是这群小演员。
刚开始的时候,张导就给选演员定了个调子---立足郑州,面向全国。为什么要立足郑州?北京上海有那么多普通话又标准,形象也不错的小孩子呢?作为一个地道的河南人,张导对此有自己的执著:北京、上海的小孩子已经有了太多的机会,这对我们河南的孩子本就是不公平的。为了河南影视产业的发展,为了河南的孩子们多一个走向全国的机会,在不影响艺术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用咱们河南的演员。
其实郑州的好多小孩早就知道《快乐星球》,原因是2002年7月开始的那场“小演员选秀”。
当时经过电视、报纸、网络多方发布消息,加上几个月的紧张报名和准备,在2002年11月,小演员选拔终于开场了,目试、才艺展示、普通话测试……别看是考小演员,别看大多数不是专业的,要求可不能低了。
进行了初试后,六七十个孩子被留下进行模拟拍摄。在三四个月的时间里,考官们从普(普通话)、表(表演)、形(形象)等多方面对孩子们进行了考查。考查的依据就是剧组定出的“三真原则”:孩子要真有表演才华,真正喜欢表演,家长要真心支持孩子拍戏。
家长们“望子成龙”心情可以理解,不过更多的家长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拍戏本身也可算是一项素质教育,孩子们在其中能学到很多东西,也会得到很大的锻炼,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初试那会儿还是冬天,有几次大雪纷飞,家长们顶风冒雪地带着孩子一次次来试镜。其实拍这部片子,孩子们要牺牲很多,影响学习不说,还要吃很多苦,没有什么利益,而且说不定只是演一个小配角而已,就算这样家长们仍热情不减,为此,张导被深深感动了。
开拍时间一点点临近,反复看着模拟拍摄样片的大家都高兴不起来:小男主角“乐乐”没找到,这戏就没法拍。
经过商量,剧组派出了几个小组,撒开到郑州市各个学校去挑人,这次大海捞针总算见了成效,在近万人中,又挑出了四五十人,而最大的收获就是“乐乐”(剧中第一男主角的名字)找到了。
找到归找到,波折又来了!“乐乐”家里人不同意他拍戏,最大的担忧就是怕影响学习。尊重家长意见,但张导实在不愿意放弃这块璞玉。经过张导的苦口婆心的一次次深谈,“乐乐”的家人终于软化了,那位曾在军校做过教导员的父亲感慨:“我这个最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人被张导给教育了。”
“乐乐”签协议了,大家长出一口气:这就成功了50%了!
扮演“胖哥”的小演员选的更有意思。当初他参加模拟拍摄时,就引起了张导的注意,不料遭到所有人一致反对,纳闷的张导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小家伙出了名的“皮”,没人管得住。
有一次参加初试的孩子们在一起开会,张导在台上讲话,刚开始没1分钟,只觉得眼前一花,“嗖”一声,一个烟灰缸从眼前飞过。张导向下一瞪眼,一圈孩子的手指指向了“胖哥”:“他扔的!”结果是继续开会,不过“胖哥”小朋友被罚站墙根了。事情还没完,在那一会儿工夫,“胖哥”居然闹出了五六件事儿,真不是一般的“皮”呀,张导终于体会到了大家一致反对的原因,唉,没法管,还是不用吧。
模拟样片拍完了,大家坐在一起研究,看到“胖哥”那段儿,嘿,这小家伙儿演得还真好,不用太可惜了,本已经决定放弃他的张导动心了。经过与家长的沟通,张导找到了管理“胖哥”办法,于是一拍板儿,用!
陆陆续续,演员基本确定了,这人齐了,咱们就开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