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央10套<见证----印象1980>的片尾曲是什么?
是告别的年代吧,我就记得前阵子看哪个帖子有写这事,是佑派转的一个博客写的。请看第三段。
告别的年代
陈晓卿 @ 2006-12-19 23:19:04 阅读(2662) 引用通告 分类: 1.工作不^理想---纪录片
风轻轻的吹,夜沉沉的醉。
据说,我朋友老六醉酒的标志之一就是清唱罗大佑,最严重的时候他可以一字不拉地唱完《现象七十二变》全本。要知道,老六是经典的少饮辄醉型选手,悲壮款,每喝必醉。但是,听他唱歌这还是第一次。
谁又在午夜的远处里想念着你,远处的午夜的梦里相偎依,仰望着蓝色的天边的回忆,好像你无声的临别的迟疑……老六用一口假牙奋力地唱着,双手像挤奶工一样在胸前摩挲,瞳仁的边缘偶尔从上眼皮钻出来打个招呼,更多的时候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他亲切而浑浊的结膜……这首《告别的年代》老六唱得很煽,我显然被感动了,当场露出了陈制片的狰狞面目,责令在座的两个同事张小幺和李小只:“今天加个晚班,用这段音乐做一个《现象一九八○》的片花。”
《现象一九八○》是我们正在完成的一个系列纪录片,半年前开始策划,目前第一批节目已经出锅装盘并淋上了明油,CCTV-1夜间一点半和CCTV1O下午两点两档时间同时在播,单等您享用。第一辑中包括了“长漂”、“傻子瓜子”、“少年班”、“知青回城”、“海峡开放探亲”等十个一九八○年代有影响的事件或现象,具体播出日期详见《见证》栏目主页。
做这个节目,我希望达到的目的是,让观众通过这些节目能回到或部分回到当年那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时间坐标点上,透过节目主人公的双眼,重新审视那个躁动的、充满梦想的大时代前夜。一些年轻编导在了解了当年的故事之后,倍感今天生活的平整无趣。但他们不了解,那个时代所生出的每一枝新芽都饱含艰辛:罗中立为了参加全国画展,不得不在油画《父亲》的肖像上增加了一支“带有时代色彩的”圆珠笔;年广久每次雇人都心惊胆战地观望政策;张蔷因为不属于任何一家演出团体一直无法出现在官方的演出场地上……也正因为有当年的那些人无奈的承受和坚韧的抗争,才有今天我们对理性的逐渐回归。
做节目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为一些人物的命运感叹。“当初如果他(她)选择那样,结局会如何呢?”我们假设着,但历史是没有假设的,正如刘若英唱的那样,后来我总算学会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八○年代那些人物,有混得好的如柳传志、李宁、郑渊洁……至今还在舞台中央被众人注视,但更多的人像宁铂、步鑫生、马胜利、庞中华、张惠康、郭凯敏、穆铁柱、李燕杰、汪国真……这些当年的风云人物我可以列一个无限长的名单,他们曾影响过一代人,但今天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专属于八○年代的背影。时间,无情。
八○年代对我个人来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我离开家乡、读书、毕业、恋爱、拍片……这是我个人记忆中最为饱满的部分,我今天的一切都应该感谢八○年代所赐,我对那个年代充满感激。但也正因为这种情感因素,我选择了更年轻的导演群体来实现对这一时代的影像梳理,他们和八○年代有陌生的距离感,更理性,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能敏感地捕捉到最有别于今天的鲜活记忆。
值得高兴的是,这批小朋友经历了开始现象搜寻的艰难和辨别时间链接的枯燥,终于走到了人物命运凸现的兴奋和最后完成的成就感,他们渐渐喜欢上了八○年代,喜欢上了这次记忆狂欢的旅程。和老六喝完酒回到办公室,二十分钟后,楼下机房便响起了罗大佑干燥的噪音,张小幺和李小只在剪片花,欢天喜地的。
道一声别离,忍不住想要轻轻地抱一抱你,从今后姑娘我将在梦里早晚也想一想你……天呐,年轻人,你们对八○年代也生出了抱一抱的冲动了?嗯,我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