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户啥意思

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一、建档立卡户的概念。

建档立卡户是指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贫困人口,在当地具有基本身份信息并办理了户口簿的人。这些人中包括农村低保对象、城市低保对象、残疾人、60岁以上老人、孤寡老人、妇女(含农村留守妇女)、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失业人员。

建档立卡户制度旨在帮助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使贫困人口能够得到有效帮助。通过建立和完善建档立卡制度,有效地帮助了一些困难群众尤其是一些特困供养对象。

二、要想申请成为建档立卡户,需要准备好相关材料,并提交给当地扶贫办。扶贫办根据申请材料和实际情况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会成为建档立卡户。

三、建档立卡户的作用。

建档立卡户,顾名思义,就是在政府或者社会机构的帮助下,为贫困人口建立档案,并给予贫困人口一定的补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四、相关拓展

建档立卡户项目始于2003年,是根据《中华人民***和国贫困人口保障条例》制定的一项扶贫工作。该法律规定,我国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当对贫困人口进行有效帮扶。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扶贫项目,其中就包括建档立卡户项目。

建档立卡户项目旨在帮助我国所有贫困人口都能够得到有效帮扶,使他们能够早日脱贫。根据该项目的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此外,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还应当通过补贴、帮扶措施、就业促进、创业培育等方式来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创业、得到教育、医疗保障、住房保障 等方面的权益。

法律依据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第七条

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应当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二)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管理审批机关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也可以给付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