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力指导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二、对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三、学习能力的指导。

第一方面,对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具体体现在:

1、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学好数学有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创设情景的引入,或从远及近以及有实例进入课堂;还是在讲授新课,例题、练习或者是答疑解难,课堂小结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即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学习,从而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练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得体,联系实际的开放性题等,例:……从中“悟”出规律。让他们在学习中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磨练意志,争取独立解决问题。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看书、做笔记、独立完成作业等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需求;对学生应进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并通过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建立评价表扬制度;鼓励学生发展;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使班级建立学习规章制度,养成良好学风。发现学习的倡导者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上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此情境中,好的“学法”才能被学生愉快地接受,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

第二方面,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数学过程中。特别是教师能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并让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交流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形式来强化学生的认识。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合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是:某些数学结论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启发式提问取材想、发现,应留有余地地让学生猜一猜问题的规律、解题方法、结论等。如在讲零指数幂的定义时由 ÷ 从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得 ÷ = 。从除法化为分式后约分得 ÷ = =1从而引导学生猜想 的定义。当然在讲解时应强调前面的导入,由于出现了除法运算就应保证分母不为零,从而在得出零指数幂的精确定义 =1(a≠0)。类似的导出负指数幂的概念。又如在求n边形的内角和时,使学生置身于猜想发现的情景之中,先让学生考虑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考虑其规律猜想出n边形的内角和,再加以严密的证明。内是得导处多边形对角线条数的公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使学生多动手实践,积极自主探索,并与师生间、学生间合作交流。

3、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实际,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对学生点拨学习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在引导学生总结时,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应用,在训练中巩固掌握学法。最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形成自学能力,这样就将学法指导的重要目标——教会学生学习落到实处。

第三方面,注重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对学生数学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加以指导培养是重要的环节。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重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

3、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样就具有从事继续学习的基本功。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总是要先给学生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力求做到细致、全面。能够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差异,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在这一系列的训练活动中,学生的观察力才会得到培养和逐步提高。另外如注意力,包括注意力的集中、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持续性和转移等。这些都有一个训练培养的过程。在数学中的计算过程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注意力,它也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注意力。如很多初中学生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常常是注意了计算而忽略了符号。在合并同类项时注意了系数而顾不上指数。这些计算中的失误、究其原因有知识是否过手、掌握知识是否熟练的问题,也有运算时注意力是否集中的问题。因此在学习数学时,要求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良好的素质,而数学中的运算或证明就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素质。还有记忆力是人类思维的素质,特别是理解性的记忆,往往与后天的培养有关。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经常要求学生把需要记忆的内容作分析和类比比较。特别是需要学生将新知识和已被头脑中记忆的一些内容相类比。即在分析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中,理解记住新知识。如在记住Rt△的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分析射影定理的***性与个性,自然有利于记住射影定理这个新定理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又如对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性质定理系统的分析与类比,都极大地有助于学生理解记住这些数学知识。当记住这些数学内容后,学生就能建立或扩大这些数学知识概念的体系或建立数学内容中不同概念体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时正如著名科学家阿尔福?托夫勒斯所说:“所谓天才就是先于别人或多于别人掌握求识界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教师的指导与学生探求相结合的方法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