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陆毅版诸葛亮,再和唐国强版一比,新旧《三国》有何差距?
王扶林重任授命,为民拍经典;高希希临危请命,为圆儿时梦。不同的原则,让同一个故事,有了不同模样。老版《三国演义》豆瓣评分9.5分,新版《三国》豆瓣评分7.9分。这1.6分的差距,究竟为何?我通过3个重要人物场景演绎与幕后故事,具体聊一聊两个版本的不同。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唐国强VS陆毅)众所周知,诸葛亮是原著中数一数二的风流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样一个重要角色,老版的王扶林导演,让当时无戏可拍的奶油小生唐国强来出演,可谓是顶足了压力。当观众得知唐国强要出演诸葛亮时,那是十二分的不同意,告状信都到了广电总局。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唐国强心中是憋着一口气的。
当红小生的形象,已经让他的演译生涯走进了死胡同。这次,是他的绝地反击。为了演好诸葛亮,唐国强在剧组里呆了三年。在云南,甚至住过2.5元的床铺。可这些付出,值得。
从“大梦谁先觉”的清狂洒脱,到战场上意气风发的运筹帷幄,再到最终失了人才,输了局势的无奈与悲凉。一幕幕,一帧帧,在那昏黄不清的镜头里,让人过目难忘,堪称经典。
而新版《三国》开拍,陆毅出演诸葛亮时,也备受质疑。观众觉得陆毅太过年轻,身上的偶像气质太浓厚,怎么能演好这一复杂有深度的人物!
但高希希对陆毅有信心:“你的诸葛亮,20年内无人能超越!”好胜的陆毅给自己坚定了信念,认真地揣摩人物,细细思索如何表现。为了不和94版《三国演义》有雷同,他刻意不去看老版唐国强的演绎,怕在下意识的模仿中失去自我。
做了种种努力的陆毅,在上方谷桥段,完全不同于唐国强。当司马懿被诸葛亮困于上方谷,即将被火烧死之时,一场大雨,老天助懿不助亮,浇灭了诸葛亮的雄心壮志。此时,唐国强版的诸葛亮心如死灰,绝望无助,参透了天机;
而陆毅版的诸葛亮大声痛呼,一口淤血从口中喷涌而出。
同一场景,不同的表现手法,老版表现内敛,新版表现外放。有不少观众,给陆毅的诸葛亮喝彩。若新版诸葛亮从神化渐渐回归普通,那新版的曹操彻底回归了中庸。
曹操——周公吐哺(鲍国安VS陈建斌)在原著中,曹操有着旷世之才,却又奸邪诡诈,集功罪于一身,集褒贬于一身。当时,曹操这一角色的选角最让王扶林头疼,他不敢有丝毫怠慢。可所选人演员总是差了一点点感觉。这时,有人推荐鲍国安,于是他亲自到北京棉花胡同的集体宿舍里去访谈。
闲叙中,王扶林看鲍国安说话沉稳,身高合适,身材魁梧,有大将之风,表情显得很深邃,能暗藏心机,这就够了,演曹操可以塑造!
这个性格复杂的重要角色,鲍国安仅用半个小时就赢得了。却没想到剧组的生活体验,让他糗事百出。鲍国安喜欢躲在走廊里背台词,性格安静内向,食堂师傅都不认识他,打饭时手抖三抖,饭菜缸里几片菜叶子让鲍国安泪眼婆娑。
吃不好睡不好,丝毫没有影响到鲍国安在戏里的发挥。他把曹操的奸诈狡黠、刻刻算计、杀伐随性演绎得入木三分,那双眼最是遭恨,丝毫不遮掩,让观众恨的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这样的精彩表现,让鲍国安荣获了金鹰奖和飞天奖双项视帝,好不风光。使得新《三国》再拍时,曹操这一角色简直让演员抢破了头。可最终,陈建斌拔得头筹。几换导演,时间一拖再拖,签定了合同的他苦苦等了两年才最终等到这一角色。
陈建斌一直喜欢曹操这个人物,觉得在曹操的传奇人生里,雄才谋略中,诗词歌赋间,找到了心意***通之处。在新《三国》中,陈建斌赋予曹操更多的人性化的特点。
在最后一场戏中,陈建斌对高希希要求:你能不能给我一个长点的镜头,我卧在榻上,给我一束阳光,我用手把捏着这束光。而为了这个场景拍摄,剧组花了几十万,在房顶凿了一个洞。最终在剧中用6秒中呈现了这个他们满意的镜头。
一个字一个动作,却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此时只是一个临终的垂暮老人。新版《三国》的曹操,被刻画的更为全面,他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生动真实,敏感多情的人。无论是老版还是新版,曹操这一角色都被高度评价。而新版吕布这个角色,是高希希最想要美化的。
同样是耗资上亿的作品,新《三国》和老版《三国演义》的差距,不是场景不是服化,而是对经典精髓的理解不同。当年,老版《三国演义》在春晚之后连续播放了六集。不曾想,收视率直逼春晚。
大家口口相唱的,不是春晚中的任何歌曲,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部传奇,传诵百年;一部电视,传承经典;一首歌曲,传唱心间。老版的《三国演义》之所以经典,不仅仅是每个镜头都充满了细究,每首歌曲都符合情境,更是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对经典的诠释与传承。它早已经经过岁月的洗礼,底蕴浓厚。
而新版《三国》是现代人对经典的诠释,代表着部分人的观念,此番创新还需要时间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