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藏族是什么意思 在 *** ,很多人的名字是两部分组成的,比如柴旦 卓玛、尼玛 桑杰、次仁 罗布等等,他们简略称呼的时候就取之中的每个词的一个字,这样简洁,比如柴卓、尼桑、次罗等等
我觉得你说的扎次是扎西次仁的简略称呼。我以前接触不少藏族的,就是这样叫,特别是在汉字书写上。
扎西:吉祥, 次仁:长寿。所以扎次是吉祥长寿
希望帮助了您。
问题二:藏族说谢谢是什么意思 嘿嘿,说“谢谢”,那当然就是谢谢的意思!你是不是应该问:“谢谢一词用藏语怎么说呀“?
那就告诉你吧:”突及其”或“突切那“,都可以说。
如果你想学,以下这些不妨可以记一下:
藏语日常用语
2012-07-17 11:10:05
吉祥如意 ( 扎西德勒)
早晨好( 休巴德勒)
下午好(求珠得勒)
晚上好(宫珠得勒 )
谢谢(突及其 )
再见( 卡里沛)
你好吗( 如索得波饮拜)
叫什么名字( 名卡热 )
对不起(广达)
买( 尼)
卖( 冲)
贵了( 孔泽青波)
钱(贝夏卡则热 )
我买了 ( 尼格因 )
钱(夏)
要钱( 奴古吧)
不要钱(米古吧 )
电话 (喀吧儿)
同意( 没吞油)
不同意( 没吞美 )
吃( 酒挚日)
要归(吧)
不要(米归吧 )
问询( 家珍休)
不好(雅布梅吧 )
好( 雅布)
投诉(仁杜)
创伤(索巴 )
泻肚(垂巴些 )
胃痛( 扑瓦拿瓦 )
牙痛(索拿瓦 )
咳嗽( 鲁加吧)
头痛(国拿瓦)
发冷(长休儿加 )
发烧(擦瓦加 )
行宴(陪吉洒玛)
接风(宴陪苏洒玛)
常用藏语――称谓
你( 切让 )
我们(额让措)
他/她(阔 )
你们(切让措 )
亲戚( 班切)
父亲 (爸啦 )
母亲(阿妈啦 )
酒吧 (仓糠)
女儿(布姆)
儿子(布 )
医生 (闷八)
姐(坚姆)
我(额啊 )
哥哥( 坚普 )
村、乡、县长( 同音)
*** (金珠玛米)
常用藏语――住宿餐饮
小吃店(塞琼糠 )
*** 餐(咔旗塞)
自助餐厅( 瓤(rang)倔洒玛)
藏餐( 博塞)
餐馆(洒糠)
洒吧(仓糠)
早餐( 晓塞 )
午餐(银贡洒玛)
晚餐(贡浊洒玛 )
中餐(荚塞)
西餐(戚接塞 )
素菜(欧参日)
牦牛肉(搜虾 )
咖喱牛肉(搜虾咔擦)
红烧牛肉( 卢虾洒玛)
羊肉(卢虾)
手抓羊肉(卢虾导醉)
烤羊肉(卢虾丝玛)
猪肉(趴虾)
红烧肉(红烧趴虾)
回锅肉(回锅趴虾)
粉蒸肉(趴虾啷醉)
炒肉片(虾咧温玛)
炒肉丁(虾书温玛)
糖醋排骨(自炸昂玛)
香肠(趴巴久玛)
常用藏语――地名
医院(门康)
汽车站(莫札帕左)
寺庙(贡吧)
乡 *** (乡思雄)
商店(村康)县 *** {县(总)思雄}
旅馆(准康)
旅游局(玉锅局)
邮局(益桑局)
藏语→时间
现在几点?( 唐搭崔翠卡醋热?)甚么时候? (卡都?)
吉祥如意 扎西德勒
谢谢 突及其
再见 卡里沛
对不起 广达
没有 敏度
有 度
多少钱 贝夏卡则热
贵了 孔则青波
我 额阿
你 切让
一 几
二 昵
三 松
四 西
五 啊
六 珠
七 顿
八 给
九 谷
十 究
二十 昵究
三十 松究
一百 甲塘坝
星期一 达瓦
星期二 米玛
星期三 拉巴
星期四 普布
星期五 巴桑
星期六 边巴
星期日 尼玛
问候语和礼貌语
汉语 藏语译音
谢谢 托及其
你好吗? 姑索得波饮拜
请进 牙沛
请坐 秀垫佳
再见(您慢走) 卡里沛
再见(您留步) 卡里秀
对不起 广达
欢迎 嘎苏徐
叫什么名字? 名卡热?
我的名字是 额阿吉名
从哪里来? 卡内沛巴
到哪里去? 卡巴太卡
人称代名词和称呼语
汉语 藏语译音
我 额啊
你 切让
他 阔让
我......>>
问题三:藏族里的“尼玛”什么意思 尼玛藏语意为 太阳
问题四:藏族打啊Q是什么意思? 藏族打啊Q是什么意思?
答:打阿嘎是一种藏族传统的屋顶或是屋内地面的修筑方法,利用当地特有的被称之为“阿嘎土”的泥土和碎石加上水混合后铺于地面或屋顶,再以人工反复夯打使之地面、屋顶坚实、平滑、不渗漏水。打阿嘎时工人分成两队,边打边唱曲调悠扬的劳动号子,跟随着歌声的节奏手脚并用,上下整齐地夯打地面,场面壮观,成为 *** 的独特民俗之一。
问题五:藏族是不是分为好几类?嘉绒藏族是什么意思? 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我们常说的康巴藏族、安多藏族、卫藏一带的藏族,就是根据三大方言的范围来划分的
嘉绒在州内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甘孜州、雅安地区、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藏语方言嘉绒话,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为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 *** 为“绒巴”(农区人)。“嘉绒”一名因嘉莫墨尔多神山而得名,意指墨尔多神山四周地区。
据汉文史料记载,古代生息、活动于今州境地区东南部河谷一带, 称之为“嘉良夷(嘉梁)”、“白狗羌”、“哥邻人”、“戈基人”等部落,为这一地区的土著先民。唐时与吐蕃移民及驻军融合后,成为藏族。嘉绒地区解放前的地方土官常说自己的祖先来自 *** ,汶川县境内的瓦寺土司、金川县境的绰斯甲土司、雅安地区宝兴县境的穆坪土司等都有渊源于 *** 的族谱记载。杂谷土司、梭摩土司祖先是唐代吐蕃大将悉坦谋。
《安多政教史》载:“多麦南北的人种大部分是吐蕃法王(按:指松赞干布)安置在唐蕃边境驻军的传人,……”。在公元5―6世纪时,嘉绒地区人户很少,为措巴首领割据称雄时期。7世纪初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嘉绒地区也统一于吐蕃之中,由赞普的将领充任嘉绒各地首领.嘉绒地区在《安多政教史》一书和讲藏语安多方言的 *** 中称‘查柯”。其因是:“历史上吐蕃赞普曾派遣大臣柯潘前来嘉练地区担任首领和武将,他的官邸在松岗以北,吐蕃王室在圣谕和公文中称他为‘嘉木查瓦绒柯潘’或‘查瓦绒柯潘’,简称‘查柯”’。柯潘是从 *** 四大家族之一的扎族中招募来大批士兵的指挥官,主管唐时吐蕃的“西山八国”。
古代称之为“嘉良夷”、“白狗羌”、“哥邻人”、“戈基人”等的“羌、氏、夷”部落,实为“皆散居山川”的土著居民。在吐蕃第九代赞普布德贡甲时期,即大约东汉顺帝时期(126年),吐蕃地区的原始宗教――本波教,就由吐蕃传入了州境,并逐渐兴宏起来,吐蕃文化的传入和对嘉绒藏族古代先民的影响始自东汉,佛教则晚于8世纪吐蕃王朝赤松德赞时期才在州内发展起来、由于宗教文化为中心的吐蕃文化的长期影响,佛教(早期是本波教)逐渐成为上述部落全民的信仰,加上吐蕃大量移民和军事占领与统治,经过一千多年的融合、同化,与吐蕃长期的相互交往,从而形成今日统一的嘉绒藏族。
问题六:藏族村寨是什么意思? 居住在川西北高原的藏族,据导游介绍说,应该是传统藏族的一个分支。他们居住的这片青山绿水和历史演变,造就了他们独特的人文风情。这次去了川北藏族聚居区,在重山峻岭和满目绿色中,散落着不少藏族以及羌族同胞居住的寨子。假如看到寨子内外到处都是飘扬的经幡,那肯定是藏族同胞的家园;如果建筑屋顶四周有羊角的装饰,那肯定是羌族同胞的寨子了。
问题七:藏族的嘛呢堆是什么意思 是玛尼石的堆砌。玛尼石是藏文化的特有传统,主要是佛教的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等,以祛邪求福。玛尼石可组成为玛尼堆或玛尼墙,在 *** 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
问题八:藏族的斩帆是什么意思 经帆又可以称为风马旗,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习俗。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和藏族同胞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雍仲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
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 成串成串拉挂在亭子和松树间的彩旗,印满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语、经文、佛像、吉祥物图形。它们就是风靡藏区的“风马旗”。
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到印有经文图案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小旗,这一面面小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
*** 族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他们经常骑着风马在雪山、森林、草原、峡谷中巡视,保护雪域部落的安宁祥和,抵御魔怪和邪恶的入侵。
风马旗又称为呢嘛旗、祈祷幡等,或音译为隆达、龙达,是指在藏传佛教地区的祈祷石或寺院顶上、敖包顶上经常竖立著以各色布条写上八字真言,六字真言等经咒,捆扎成串,用木棍竖立起来的旗子。 因布条上画有风马一只,寓意把祷文藉风马传播各处,故得名“风马旗”。
问题九: *** 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 *** ”一词的来历,不仅社会大众,甚至专门研究藏学的学者,能够解说清楚的也不多。在现今提出的一些说法中,仍存在不少疑难之处。这是由于历史上藏语、汉语、蒙古语、满语对青藏高原各部分的地域名称和对藏族的族称曾经发生过多次变化,而且这些历史上的名称互相交叉和影响,使得至今对 *** 和 *** 族的称呼及其含义仍然存在较为复杂的情形。 *** :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 *** ,为 *** 得名的开始;清设 *** 办事大臣;民国初 *** 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 *** 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问题十:藏族的风俗是什么 藏族的见面礼
藏族人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藏族的敬 *** 俗
藏族自古就有敬老的美德,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向老人祝拜的习惯。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全家吃“古突”(用粮食、蔬菜等九种食物做的九宝饭)辞旧迎新的时候,总是先请老人吃第一碗。初一黎明,家中最小的姑娘媳妇总是抢先背回第一桶水,调制成酥油茶敬献给老人,以此表示晚辈对老人的孝敬和祝福。
命名习惯
藏族给小孩命名有许多种方式:向喇嘛活佛求取名字,活佛将自己名中的两个字加在婴儿名字中。如“旦增曲杰”活佛可为小孩命名“旦增多杰”或“罗桑旦增”等。请家中长者或乡里有名望的长者命名,不带任何宗教色彩。如“措姆”(大海)、“那日”(黑旦)等。以自然界的事物命名,如“达娃”(太阳)、“白玛”(莲花)等。以小孩的出生日期命名,如“朗嘎”(三十日)、次吉(初一)等。以星期为小孩命名,如“米玛”(星期二)、巴桑(星期五)等。根据父母的意愿给小孩命名,如希望小孩长寿便起“次仁”、“次旦”。想要男孩,便给女孩起名“布赤”(带男孩来)等。藏族人的名字多为四个字,有些两个字的名字为四个字的缩写。如“单曲”为“单增曲扎”的简缩。藏族人名有些男女通用但有些不能混用,卓玛、卓嘎、拉姆、拉珍、桑姆、旺姆只用于女性。贡布、顿珠、旺杰、占堆只用于男性。如果名字相重,即分别用地名、处所、年龄、外貌、生理特征、性别及职业来区分。
磕头
藏族人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磕长头,一般是在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进行。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自额、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手划地为号,如此反复进行。磕短头,也在寺庙中进行。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拜谒长者,要磕短头,表示尊敬祝福。
旁色
藏语中“旁”是“污浊”,而“色”是“清除”,旁色是指清除晦气的一种活动。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或第四天,亲朋好友便要带上青稞酒、酥油茶和给小孩的衣服、帽子等,登门祝贺。客人一到,首先向母亲和婴儿献哈达,然后给母亲敬酒,倒茶,最后端详婴孩,夸奖孩子的福运和五官,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点糌耙,放在婴儿的额头,祝福孩子吉利向上。
服饰
牛皮衣
在 *** 错那地区,妇女的装束非常独特,无论老幼,背上一都有一张完整的小牛皮。皮毛向内而皮板朝外,小牛皮头部直须预项,牛尾朝下,四肢向两侧伸展。在此地区,妇女是牧业生产的主力军。她们的装束反映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另外,背上披着牛皮,背架背米可以避免磨损衣服,同时还可以隔潮保暖。
帮典
藏族妇女腰间所围的彩色围裙。帮典编织缴密、色彩鲜明,一般先用手工纺线,然后染色,刷毛,织成条状,最后缝合成裙。 *** 织帮典最著名的地方是贡嘎县姐德秀区的“帮典”厂。
金定幅
流行于 *** 、日喀则等地。是以氆氇和皮毛为料,用金丝缎、银丝缎和金丝带作装饰制成的一种帽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
藏历
藏族传统历法。9世纪初即见于文字记载。基本上与夏历相同,采用阴阳历计年法。以五行、阴阳和12生肖配合计年,相当于干支。一年有12个月,月有大小,有星期。19年7闰。能推算日食月食。自1027年藏历的火兔年(宋天至五年丁卯)开始,每60年称为一个“饶回”,相当于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