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师?剧中有哪些隐喻?

电影《大师》无疑是一场难得的盛宴。武学宗师没有飞向地面的能力,但在拳脚剑中却是无情的。谁上桌谁就风度十足。将咏春拳与刀法融为一体,一招一式清晰可见,双手干脆利落,是视觉美学。隐喻是关于中国功夫电影的另一种可能方式。

无论是武门还是任何圈子,掌握霸权和话语权的永远是少数。百家争鸣是没有争议的。“世人所言,不归杨,便归莫。”不是没有其他学校,小学校也很多。只是这两个学派占据了主流的话语权威。

于是陈至想从粤津扬名,他的功夫那么好,却连当时的争霸都过不去,更别说那些功夫还在修炼阶段的初级选手了。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混这些大门派。当然,其他门派不会教你真正的技能。等你青春用完了,攒点钱娶个媳妇,你就不想折腾了。

只要掌握了文字的权威,自然有人吃喝。最不济也可以把老祖宗留下的家当卖掉。如果外人来了,会一致杀了他。最不济,陈至就算开武馆,也迟早会进入这个体系。江湖,哪里有厮杀,这就是常态。

所以功夫分两种,一种是师傅有本事,一种是师傅没本事。技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上有点功夫。这就是问题所在。既然后一条是师父无能,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功夫?因为,如果你不用努力就能立足江湖,那就得靠一套“功夫”。

在《大师》中,前者叫做理子,后者叫做面子。《师父》里,学了一年多的徒弟耿一个个把博物馆踢了出来,基本都是后者,因为他们手里没有苦功,或者早年有过,后来就渐渐没了。他们在教派间靠互相照顾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