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什么远古历史丑闻
江西历史发展渊源甚早。春秋战国时代,大部分先属越,后属楚。秦为九江郡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向五岭以南沿海扩展势力,在省境开辟了通达岭南和闽越的通道。西汉时,鄱阳湖平原和赣江、抚河沿岸谷地农垦逐步兴起,南昌、九江开始成为江西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西晋末年,随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由北方迁入鄱阳湖周围地区的人口渐增,带来了北方的先进耕作技术。至南朝时,江西已有大量粮食东运,成为当时南朝粮食主要供应地之一。迨至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省境不仅北部平原及南北通道沿线地区农业兴盛,而且东北、西北及中部丘陵区也广泛开发,并陆续设置县治。粮食、茶、麻等作物有很大发展。当时,浮梁(今景德镇市)茶叶已为著名商品。纺织、陶瓷以及银、铜、铁、铅等采冶业均有所发展,商业渐发达。唐代为发展对外贸易,再度开辟穿越大庾岭、南达广州的驿道,各国使臣也沿此路线利用长江水运辗转抵长安。故南昌、九江成为商旅汇聚的繁荣都邑。昌南(景德)镇瓷器则已名闻天下。
南宋及元初,省境陆续兴修了多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中原人口再次大批南迁入境,偏僻山区逐渐开发。在农业较发达地区,农作物生产开始萌发专门化过程,北部地区小麦种植普遍,茶叶产地日增,婺源茶叶誉为绝品;朱橘、柑橘、金橘运销京师;景德镇成为闻名全国的瓷都,瓷器远销欧洲。南宋后,渐为中国瓷器制造业中心之一。
明、清时期,省境民屯普遍,水利工程又有更大发展。明初垦荒面积曾达43万余公顷;手工业以冶铁、炼铜铸币业著名;手工造纸遍布各地;制瓷业日趋发达,到明初官窑、民窑已近3000余座,年可产瓷器数十万件。除南昌、九江外,清江、吉安、临川、赣州等自明代起亦成为较大都邑。九江商业尤为繁盛,被列为中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景德镇、樟树镇、河口镇、吴城镇,均以手工业或商业、航运发达而号称江西“四大镇”。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九江辟为商埠,1861年正式开埠通商。尤当长江航运兴起后,九江成为江西最大物资集散中心。至清末,九江逐渐取代了南昌的经济地位。此后,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江西已有所发展的茶叶、粮食、烟叶、苎麻、蓝靛等的生产备受排挤减产。已有一定基础的纺织、造纸、瓷器等手工业遭严重打击。近代工业落后,唯煤矿和钨矿的开采略具规模。1898年萍乡煤矿大量开采,为便于煤炭外运,1905年修筑了萍(乡)株(洲)铁路。1908年萍乡煤矿并入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同年又修筑了南浔铁路。同时省内丰富的钨矿资源亦深受帝国主义掠夺,从1917~1918年开始大规模土法开采赣南大庾、西华山一带钨矿,此后又扩及龙南、全南、崇义等县***30多个矿场,资源破坏极为严重。至1923年汉阳铁厂停办之后,萍乡煤矿产量大幅度下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特别是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江西成为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中心。直到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红军主力才撤离江西。在此期间,南京国民党政府对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围剿”与疯狂破坏,致使人口大量流散和死亡,经济发展滞缓。1936~1937年随浙赣铁路的建成,大大加强了江西与苏、浙、沪等地的联系。1939年日寇入侵,江西经济日趋萧条。到1949年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前,江西原有工业破坏无遗,全省粮食产量较抗战前最高年产量减少60%,森林面积缩减30%,70%的油茶林面积及85%的茶园面积陷于荒芜。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全省经济方得到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