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神秘国度楼兰古国后来为什么消失了?

楼兰古国,一个神秘的名字,颇受近期的一些玄幻小说的青睐,把它写的是神秘之极。那么到底有没有这个神秘的地方呢?它究竟存在于什么年代呢?今天闲暇无事,我们就来聊上一聊。

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同伴第二次来到中国的西部探险,他们艰难地走到罗布泊北岸,准备在附近挖掘冰水,发现铲子丢了,行的向导艾尔迪克返回去导找,半路遇到了大沙暴,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狂风过后,一座泥塔、房屋组成的古城奇迹般的展现在眼前。这就是楼兰古城。

第二年,斯文·赫定和他的同伴,开始对这座古城址挖掘和探索,希望能够从遗迹和文物中再现昔日的繁华。他们根据挖据出来的佉卢文简牍上的" korana"字样,斯文·赫定推断这座古城原名可能是"楼兰"。

中国学者冯承钩认为"楼兰"名称的来源,是因为"罗布泊"的古名,《水经注》第二卷中引用《西域记》,称"罗布泊"为"牢兰"海,"牢兰"与"楼兰"声音相近,应该是一个地方。

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之后,各国探险家纷至沓来,其中包括英国的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等人,他们发现并带走了大量的古文物。

斯坦因在1906年根据从楼兰发掘出的汉文和文文书,推算楼兰古城大约在公元3世纪至4世纪的时候就被放弃了,他还特别指出"文书上同样可以确证此遗址的地名就是中国古代史书上提到的楼兰"。

斯坦因等人,在楼兰古城中挖掘出来了不少木雕、浮雕、上漆家具、青铜艺术品、精美的女士绣鞋,以及在距离楼兰遗址约四英里的地方发现的古代葬中出土的各种葬器,和精美华贵、色彩艳丽的丝、毛织物,这些器物,都可以看出这里的物品,明显带有汉代风格和中西方交往的痕迹。

结合一些史书上的记载,楼兰地处交通要道,向北可达焉誉和库尔勒地区,向南可至罗布泊南面,向东则直接与敦煌相通。

这些实物和文献记可以帮助我们初步确定楼兰曾经是古丝之路上的一个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

那时的楼兰,是罗布泊绿洲上的一个王国,伴随着汉朝开发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楼兰就成了南来北往商家的必经之地。

楼兰地区流通着前来交易的各国的钱币,织锦、香料、琉璃等等,呈现出一派商旅云集、经济繁荣的富足景象。

按照出土的文书和《史记.西域传》的记载,可以推断大约在公元前77年,汉昭帝为了加强对楼兰的统治,派大将军杀死了楼兰的国王,立国王的弟弟为王,改国名为鄯善,汉军也开始派兵在此驻扎戍边。

东汉时期,鄯善国日趋强盛,吞并了一些小国,成为包括原楼兰国在内的一个大国。东汉时期还在楼兰城内设置了西域长史,并一直延续到魏晋。

从后来发现的楼兰城外人工渠道的痕迹判断,那时的楼兰曾经也是沧海桑田,有着相当规棋的农业生产,到了东晋后期,中原地区群雄争权,战火连天,朝廷忽视了对西域地区的统治,楼兰也和朝廷失去了联系。公元4世纪前后,中国史书上就已经找不到关于楼兰的记载了。

时间到了唐朝,又再次出现关于楼兰的记载,楼兰已经被描述为一片荒漠,王昌龄在诗中写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玄装在《大唐西域记》中也将楼兰形容为"城郭巍然,人烟断绝"了。

那么,这个昔日的绿洲为什么会变成了后来的荒漠了呢?昔日商贾云集的西域王国,怎么会人去楼空,最后就连城池都覆盖在茫茫的黄沙之呢?

楼兰的历史,早已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一切可能都是我们后人的猜测。关于楼兰古城的消失,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河流的改道,断绝了楼兰的水源,致使居民弃城而逃,古楼兰也之渐渐荒疏。

这种说法认为由于塔里木河、孔河等河流在罗布泊河口汇聚,致使大置泥沙堆积,河道渐渐被淤塞,加上地売活动的因素,使河流自然地另觅新的低洼处,汇聚成新的河流湖泊,而原有的罗布泊由于没有新的水源补给,加上远远高于降雨量的蒸发量,就渐渐地蒸发为荒漠。

这个说法似乎从文献中能够找到依据,因为从楼兰国出土的文书上可以看到,楼兰古国的水源确实是日益匮乏,一些文书上记载了号召大家节约用水的文字,水源的紧张必然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下降,粮食不足,也必将迫久居在这里的人们另外去寻找新的家园。

当然,这种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它必然与人们忽视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关。楼兰古国的教训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否则,最后一滴水可能是你我的眼泪!节约用水,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