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把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拿过来,我们学习。

送去主义:把我国文化的精华送到外国去,影响他们。

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人们去重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毫无疑问,读者们需要“拿来主义”。

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正是在学科学长知识的时期,更需放开眼界,博采众长,尽量丰富自己,这就要“拿来主义”。读者应记住鲁迅在结束本文时的话:“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我们应该秉承“送去主义”,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因为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虽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但仍然有许多精华没有拿走,需要我们送出去。

在当代中国,孔子学院积极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成功搭建起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无疑已成为诠释“送去主义”的最典型范例。

扩展资料:

《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一是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二是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作品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不能不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

鲁迅写作这篇文章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政治极为黑暗、斗争极为复杂的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加深了对我国的侵略,而当时中央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以全部力量投入了“围剿”红军的反革命军事行动。

他们一方面不断对日妥协;一方面为在文化上实行专制统治而大力推行“尊孔读经”和“新生活运动”。对外妥协投降,实际上就是把包括国土在内的祖宗留下的遗产拱手让人。

百度百科-拿来主义

人民网-既要“有静气”还要“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