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既起因..经过..结果..?

扬州十日是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发生在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由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的殊死抵抗,在同年四月二十五日(5月20日),清军攻占扬州后,当时大雨倾盆,多铎宣布在扬州城内进行了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插图有关扬州十日的记载主要来自《扬州十日记》,这是一本仅八千字不到的小书;但此书长期被清廷禁止无法流通,导致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对此屠杀事件一无所知。直到清末有心人士将此书由日本带回,「扬州十日」事件才广为世人所知,陈天华在《狮子吼》写道:「有当时一个遗民,于万死一生之中,逃出性命,做了一本《扬州十日记》,叙述杀戮之惨。」可说是为辛亥革命的成功造就了舆论准备。《扬州十日记》在史学界影响很大,一些书籍如:《清代通史》、《辞源》、《辞海》,《中外历史年表》、《清史编年》等皆予引用。 据《扬州十日记》所载,清军攻破扬州城后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大肆屠杀,史载:「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初四日,天始霁。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后来由城内僧人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80万具。 近来有人对《扬州十日记》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提出《扬州十日记》文中存在纰漏或自身矛盾的地方,记录的死亡人数也有明显夸大的成分。他们认为,从南明兵力、扬州守军、清军兵力、居民人数等几个主要方面考查,一、当时清军不足三万人;二、扬州人口不可能超过八十万人;三、负责埋死的僧人也仅有三千人,无以应付八十万具尸体,另外焚尸的巨量木柴亦难以取得;四、扬州新旧两城的面积(约380万平方公尺),扣除一半的建筑物占地,也不足以承担八十万人口;从诸多数据均可说明《扬州十日记》关于清军屠杀至少八十万人的说法应为夸大。真实发生于历史上的,应是屠城五日(至1645年5月25日),顺治二年五月二日(5月27日),开始赈济口粮。杀害约十万人之数。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