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下雨有什么说法

寒露节气下雨的说法是寒露有雨,之后多雨。

意思非常的简单、直白,说的是在寒露节气当天,如果是下雨天,那么就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偏多,甚至可能在冬季的时候雨雪也多,从而出现“烂冬”的情况,这句农谚在我国流传甚广,在很多地方都有这种说法。

在有些地方也说成是“寒露若下雨,市场没米卖”,意思也是差不多的,说的都是寒露节气下雨的话,预示着当年的粮食收成不好,因为寒露节气的时候,在南方很多地方的晚稻才成熟、收获,这个时候下雨就会影响晚稻的收成、晾晒等,自然市场的米就涨价。至于米比黄金贵,那是夸张的说法。

寒露历史渊源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心宿二)已西沉。寒露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

在中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关于寒露的谚语还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