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成效

几年来,市疾控中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能,扎实有序地开展防病灭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

——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在抗击“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的战役中,实现了零病例、无疫区的工作目标;目前,全地区166个乡级及以上医疗单位有147个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疾病报告系统,在我市传染病疫情预警、疾病监测、重点传染病防控及应对突发公***卫生事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03年以来,我市已连续六年无霍乱疫情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的控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发病率由2004年的24.27/10万连续四年下降至2008年的1.33/10万;我市的鞍钢总医院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医院,自2007年7月起参与了辽宁省重大传染病症状监测项目,为我省传染病症状监测及预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市作为辽宁省唯一的学生传染病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的试点城市,在15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症状监测预警系统和工作机制,做到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为在全省推行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截止6月底,本年度我市***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5758例,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4.96%;除艾滋病、麻疹、淋病、梅毒、手足口病等5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有所上升以外,其余14种传染病的报告发病数均有下降。 2008年5月以来,有效处置了143起手足口病聚集病例,其中8起为突发公***卫生事件,在已报告的1417例病例中实现了无死亡病例;在当前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中,中心依法科学、反应迅速、控制规范、处置得当,全地区已排除了6起归国人员发热事件,追踪并隔离密切接触者16人,在中心实验室已检测的3份疑似病例样品中,其中1份为阳性,经省疾控中心复核后仍为阳性。

——免疫规划疫苗保持了较高的接种率。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目前我市免费向儿童提供的一类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九种。国家二类疫苗即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疫苗,主要有流感、狂犬、甲肝、乙肝、水痘、肺炎等疫苗。多年来,我市国家免疫规划的一类疫苗报告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我市自1991年以来已连续18年无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发生;连续15年无白喉病例发生;连续9年无狂犬病例发生;连续6年无乙脑病例发生;麻疹、百日咳、流脑、乙肝、新生儿破伤风等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

——艾滋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我市是国家、省艾滋病监测哨点和国家行为学监测点。开展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工作,定期对艾滋病感染者进行随访,为艾滋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积极争取艾滋病项目,几年来,争取到了中国性艾协会、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第五轮艾滋病项目等多个项目,尤其是自第五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在我市开展以来,得到了地方政府给予的配套经费的支持,鼓励了21个部门参与艾滋病项目工作,扶持了8个草根组织承接艾滋病项目,建立了16个自愿咨询检测点,设立了3个规范化性病门诊,广泛开展目标人群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自愿咨询检测、推广使用安全套及性病门诊的管理等工作,全面摸清我市高危人群的分布情况,高危人群干预覆盖面达90%以上。通过项目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我市艾滋病综合防治水平。目前,我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居全国先进行列。自1996年发现第一例HIV感染者以来,至2009年6月,全市***发现HIV感染者108人,其中病人16例,死亡12例。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建立健全了居民死因报告和肿瘤发病报告网络和统计数据库,作为全国死因监测点,每年按时完成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报告工作。我市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我市的肿瘤发病报告资料已纳入五大洲肿瘤发病率汇编,其统计资料与世界接轨,与国际交流。2008年我市居民前三位死因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三位的是肺癌(83.3/10万)、肝癌(37.2/10万)和胃癌(30.0/10万),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三位的是乳腺癌(66.7/10万)、肺癌(46.0/10万)和宫颈癌(35.8/10万);城市人口期望寿命男性为72.39岁,女性为76.78岁,平均为74.51。

——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鞍山地区的地方病是以碘缺乏病和地氟病为主。碘缺乏病分布在全地区,除了市内三个区为碘缺乏病轻病区外,其它地区病情较重。通过开展以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鞍山地区的碘缺乏病得到了基本控制。在2000年和2005年的全国碘缺乏病达标评估工作中,鞍山地区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性目标。地氟病分布于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和千山区,以海城、岫岩和千山等温泉地区为重病区,涉及43个乡镇16.5万人,通过防氟改水工程,已建设防氟井130眼,受益人口为14.2万人,使病区大部分人摆脱了地氟病危害。

——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不断拓展。2003年12月,中心通过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的评审。中心常年对外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等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可承接各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生活饮用水、化妆品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公***场所空气温湿度、风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甲醛、细菌总数等的检测;居室空气中甲醛和苯的检测;工业企业车间作业环境中各种毒物、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开展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有毒有害作业现场分级;放射单位射线装置的质量控制检测、放射防护检测、职业外照射人员个人剂量检测、CT质量控制检测等工作。积极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工程监测项目,定期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进行监测,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确保农民喝上卫生、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显著增强。中心实验室设有微生物检验科和理化检验科,有专业技术人员38人,占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26%。拥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离子色谱、酶标仪、PCR、超高速离心机等大型精密仪器79台,可承担传染病、食品、生活饮用水、化妆品、涉水产品、消毒产品、保健用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其它与人体健康相关产品和生产生活环境的卫生质量及突发公***卫生事件相关样品的检验工作。目前,我中心建立了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国家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实验室、国家食源性疾病网络实验室、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2003年9月,中心顺利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认证的评审,有12类296项检验指标通过认证,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中心检测能力大幅度提高,认证检测项目达402项。

——科研工作成绩斐然。中心着力重点学科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科研立项,科研工作成果显著。中心成立以来立项并组织研究的《改进WTO推行DOTS策略的研究》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肠道致病菌初筛鉴定一管五用培养基的研究》和《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车间空气中锡的研究》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临床常见革兰氏阳性菌属简易鉴定法的研究》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与省疾控中心合作完成了辽宁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七城市空气污染与居民健康影响的研究》、辽宁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居民伤害与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和辽宁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鞍山市恶性肿瘤生存期调查》;与日本女子医科大学合作开展了《鞍山市空气污染与少年儿童健康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参与了《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病人的疾病进展相关因素研究》和《男男性接触人群队列研究》等四项研究课题。《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水源中POPS监测方法及TIO2光催化治理研究》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环芳烃含量研究》等四项课题正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