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著名战役

长征中的著名战役有湘江战役、血战独树镇、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保座之战、吴起战役、乌蒙山迂回战役等。

长征期间,第四路红军共打了600多次仗,其中师以上战斗120多次。

1,最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

说它惨烈,是因为经过这一仗,中央红军的人数从长征时的八万六千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战斗发生在1937,165438+10月25日至65438+2月1,战斗区域为湖南道县湘江两岸和广西全州。

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调集了自己的部队和地方军阀近三十万人的兵力,企图歼灭湘江、澧水以东地区的红军。由于当时党内“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使战略转移变成了大动作,使红军失去了灵活性这一法宝。虽然突破了湘江,但也遭受了红军历史上最惨重的损失。

湘江战役的惨败,使更多的红军指战员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对党和红军的危害,为后来的遵义会议奠定了重要基础。

2、绝望求生——独树镇血战

这是长征开始时红25军的一场生死之战。战斗发生在10月26日1934+065438+河南方城县独树镇。

这场战斗可以说是集合了所有的不利条件:前有包围圈,后有追兵,地形极其不利,天气极其恶劣,战前毫无准备,仓促应战。

好处只有一个,就是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不顾生死的牺牲精神。从指挥员、政委到普通战士,广大指战员与敌人短兵相接,最终突破重围,进入伏牛山区,继续踏上长征之路。

3.毛泽东军旅生涯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后指挥的第一次战役,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起了重要作用。

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初,战斗区域主要在黔、川、滇三省交界的赤水河地区。

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毛泽东指挥着中央红军。按照灵活的战略战术,赢了就打,赢不了就走。他穿梭于赤水河两岸,驰骋于四十万敌军之间,在运动中创造战士。

经过40余场战斗,红军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从根本上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4.“大渡桥横轨冷”——跨越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 10长征结束时,毛泽东写下了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诗中写道:“金沙水搏云崖暖,大渡桥横栏寒”,后一句描述的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两次著名战役。

强渡大渡河发生在5月24日至25日,1935。25日上午,红1团1营营长孙继先率领“十七勇士”在枪林弹雨中乘木船从安顺场渡河,在被国民党军视为天险的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为红军夺取和占领大渡河两岸的泸定桥创造了有利条件。

泸定桥的攻占发生在5月29日,1935。战斗前,红四团作为红军的先头部队,沿着大渡河西岸崎岖的山路,用两天半的时间,行军320华里,到达泸定桥。

战斗中,22名勇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爬上13悬铁索强攻,最终夺取铁索桥。随后,红军后续部队攻占泸定城,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通道。

红军强渡大渡河,攻占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

5、出草地,第一战——争座。

这是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出草地后打响的第一仗。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8月分成左右两军,穿过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草原北上。为了打通通往甘南的门户,8月29日,右路军展开了保座之战。

红军官兵克服了疲劳、饥饿和寒冷的困难,采取了“包围要点帮助”的战术。到8月31日,他们成功攻占了包座,消灭了大部分敌人的防守部队和敌人的援军,缴获了大量的装备和物资,使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得到了及时的补充。

这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逼迫红军回草原的企图,为实现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

6.“谁敢马上横刀”——吴起打架

这是中央红军结束二万五千里李龙长征,到达陕北吴起后的一次重要胜利。

战斗发生在1935,10,21。为了打退尾随红一方面军的国民党陕甘支队骑兵部队,决定主动“斩断这条尾巴”,由彭·具体部署和指挥。

依托吴起有利地形,经过数小时激战,红军歼灭1团,击溃其他三个团,迫使国民党军停止追击。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激动地写道:“山高路深,军马奔腾。谁敢立马横刀?只有我是彭将军!”那句名言。彭谦虚地把后一句改为“我是红军中唯一勇敢的人”。

7.“翻出胜利”——乌蒙山迂回战

1936 10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毛泽东曾幽默地对红二方面军领导人说:你们在乌蒙山转悠,别说敌人,连我们都被你们拐了弯。

乌蒙山回转战役发生在1936的二三月间,是红2、红6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进行的一系列机动作战。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红军克服了气候恶劣、粮食匮乏的困难,以灵活的战略战术,通过几十场战争,转战千里。

这一仗与四渡赤水之战有异曲同工之妙,使红二、红三军团最终以较小的代价摆脱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从绝境中生还。

中国* * *生产党新闻-长征中有哪些重要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