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
儿童节,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我国适合过儿童节的人群,应当是14周岁以下的儿童。
年龄阶段范围划分标准
1、童年,0岁—6岁(周岁,下同)。婴儿期0-3周月;小儿期4周月—2.5岁;幼儿期2.5岁后—6岁。
2、少年,7岁—17岁。启蒙期7岁—10岁;逆反期11岁—14岁;成长期15岁—17岁。
3、青年,18岁—40岁。青春期18—28岁;成熟期29—40岁。
4、中年,41—65岁。壮实期41—48岁;稳健期49—55岁;调整期56-65岁。
5、老年,66岁以后。初老期67—72岁;中老期73—84岁;年老期85岁以后。
六一儿童节家长该给孩子准备什么礼物(推荐)
1、巧妙倾听需求
购买礼物之前,家长不妨倾听一下孩子的需求,只要在合理范围之内,应该尽量满足。千万别认为小孩子提出的要求“很无聊、很幼稚”,有时,就是简简单单的一盒巧克力、或是一只小皮球便能给孩子带来他最需要的快乐。
2、家长DIY
家长可以试着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留有空白”的小礼物,比如一只纸风筝,让孩子在上面画上图案,既表达了关爱,又能让他发挥想象力。
3、选择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礼物
送不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东西。比如3岁以前的孩子,送给他形象怪异、扭曲的面具、玩偶等。太小的孩子对“变形”的事物会产生心理恐惧。变形金刚也只适合读小学以后的孩子玩。
4、不选不良文化的礼物
不加分析地送一些含有不良文化的玩具。比如奥特曼,男孩子拿了这种玩具就开始“打打杀杀”,既渲染了暴力气氛,又助长了外来不良文化的侵入。
温馨提示:
礼物本身含有认知功能,在节日送礼,又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家长给孩子送礼物,最重要的是表达一种关爱,因此不必拘泥于种类,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可以。但送出的东西一定要安全,而且最好能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让孩子获取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