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地方传统戏剧
赣南采茶戏,江西省赣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赣南采茶戏,俗称“茶灯戏”“灯子戏”,有“客家艺术一枝花”的美誉,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于赣南、粤北和闽西,一度也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赣南采茶戏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诙谐幽默。
2006年5月20日,赣南采茶戏经中华人民***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赣南采茶戏历史发展
赣南采茶戏源远流长,是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一种表演形式。形成于明末清初,迄今约有四百年历史。赣南采茶戏源于安远九龙嶂,是勤劳智慧的安远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戏剧形式。
于是他们靠山吃山,垦荒种茶,以茶为生,从唐代开始在九龙嶂的天龙庵、玄女庙、真空寺、古享山等地大面积开发茶园生产茶叶。至明代,九龙嶂茶园发展到龙潭面、晒禾坪、丝茅坪等地。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农为提高效率,他们自编自唱以种茶采茶为主要内容的采茶歌,原始的采茶歌舞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