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师电影欣赏

我现在看电影的地方都集中在哔哩哔哩。一方面,哔哩哔哩的画质真的很有保障,在哔哩哔哩看电影一点都不卡!!!关键是你可以偶尔打开一个弹幕,看看看这部片子的人是怎么想的。感觉就像有人陪你看电影,有时候枯燥的剧情因为有人陪你而变得有趣了一点。

我的360云盘里有豆瓣排名前250的片子,大概500G,真的不知道看什么好。当我在哔哩哔哩看到钢琴师时,我完全没有印象他在豆瓣的前250部电影中,甚至我以前很少听说过这部电影。我以为是类似《美丽心灵》的自传电影。打开豆瓣看到评分9.0(豆瓣手机APP无法显示影片。

1.这是什么类型的电影?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在什么历史背景下?

1.一开始,男主角,也就是钢琴家,坐在钢琴前弹钢琴。然后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电台的工作人员示意主人公离开,但他仍不为所动。他继续弹钢琴,直到后墙被破坏,有东西砸到了钢琴家的额头。他放下钢琴,和大家一起逃走了。出门的时候遇到专门来看他的粉丝。可以看出他钢琴弹得真的很好。很遗憾,我对乐器一窍不通。电影里钢琴师弹琴的几个场景我都看不懂,只好欣赏里面的美。更有甚者,我甚至可以通过弹幕知道他弹的是哪首曲子。我想有一天我一定要学一门乐器,也许等我40岁的时候,谁知道呢。

2.钢琴家回家后,他的家人正在收拾行李。他们听说德国人打来了电话,但后来他们听了收音机,得知英法对德宣战,欢呼起来。他们感到了希望,决定留在这里,但第二天出门时,还是看到了大批德军。后来英法没有向他们伸出援手。

3.德国人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是一步到位的。他们的做法有点类似于煮青蛙。起初,钢琴家的父亲拿出了家里剩下的3000多元,但她的孩子告诉他,德国人只允许波兰人在家里放2000元现金,于是大家开始讨论把多余的钱藏在哪里。下一步是要求所有犹太人都有一个右手带着“大卫星”的犹太臂章,以区分犹太人和其他种族。然后就限制了犹太人的活动区域,开始侮辱犹太人:钢琴师和他的朋友在路上相遇,准备一起喝咖啡。他们发现咖啡店门口写着禁止犹太人进入,朋友建议去公园。钢琴师说,所有公共场所都禁止犹太人进入,如果他们想聊天,可能只能站在街上聊天。另一方面,钢琴师的父亲在街上走的时候,两个德国人看到他手上的臂章,就拦住他,问他为什么不打招呼。他的父亲立即脱下了他的帽子。然后德国人打了老父亲一巴掌,告诉他犹太人不准走人行道,还让他冒着泥泞的雨往回走。

4.接下来就是开始群体隔离,包括钢琴家的家人收拾好所有行李,搬到隔离区。有40多万犹太人生活在一个小小的隔离区。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这里被隔离了,直到搬进去看到外面的人开始砌墙。起初,隔离区内有市场和餐馆,犹太人几乎无法生活。钢琴家和他的兄弟把书搬到外面去卖,尽管一天只能卖出一本书。

5.然后就出现了随机杀人。钢琴师的家人有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听到外面有动静,于是马上把家里的灯关了,站在窗前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他们看到一群德国人进入对面的大楼,进入一个也在吃饭的家庭,要求所有人站起来。其中一个是坐轮椅的老人。因为站不起来,他被德国人直接扔出了阳台。钢琴师一家在对面看到的时候都惊呆了。最后,当德国人离开时,他们枪杀了这家人。

随着隔离时间越来越长,隔离区开始出现疾病、饥饿和死亡。钢琴师带弟弟出去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头在街上抢一个老太太的饭碗。最后,饭碗里的粥落在混有泥土的潮湿地面上,饥饿的老人立刻倒下,狼吞虎咽地吃着地上混有泥土的食物。被抢劫的老太太毫无办法。她用老人的帽子无力地打她,无力地哭,最后无力地离开。饥饿和贫穷让人类的尊严被践踏在地上,被碾碎在泥土里。

6.隔离区的人必须有工作证才能继续在隔离区生活。钢琴家的父亲终于得到了一个工作机会,因为他老了。然后没多久就被强制劳动了。一天晚上,德国人进入隔离区,要求所有人下楼。他们选择了年轻的留下来,钢琴家的哥哥和姐姐也被叫了出来。德国人要求剩下的人回去收拾衣服,带的东西不能超过15公斤。这个时候,犹太人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将要被送去大屠杀。他们有的满心欢喜,以为自己的生活终于迎来了改变和新的希望。

在等上车的时候,钢琴师的弟弟妹妹回来了,希望能和家人团聚,而不是分开。钢琴师低声对他们说“愚蠢”,他有预感他们要死了。在等候区,一个小男孩用20个波兰币卖了一个太妃糖,老父亲凑齐家里的钱买了一个,用刀子小心翼翼地分成六小份,用颤抖的手分给家里的每个人。但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团圆饭。

7.后来犹太人挤上火车,被一个做犹太警察的朋友拖了出来。当钢琴师想回家的时候,警察对他说:笨蛋,你以为我在干什么?我在救你的命。钢琴师知道这是一列死亡列车,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人下地狱。

钢琴家挺过了火车,但还是逃不过苦力的工作。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德国人一个晚上就把他们全部交出来,挑出一些又矮又老的,让他们全部趴在地上,一个一个枪毙。最后一个人到了,德军枪里没子弹了,他停下来悠闲地换子弹。躺在地上的人在换子弹的时候等死。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那是一种一秒钟等于一万年的紧张却又无奈的心情。他有没有想过在那十秒钟里哪怕用鸡蛋砸石头也要跳起来打?或者他是带着轻松的心情在等待枪响的那一刻,也许是一种解脱。

8.当然,钢琴家是幸运的。他得到了几个朋友的帮助,逃离了德军的控制,被安排到几个房子里避难。最后由于华沙起义,德军用枪清理现场残骸,钢琴师被迫逃离原地。但即使没有这件事,钢琴师在那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他生活的地方没有食物,甚至没有自来水。

最后,钢琴师躲到了德军最后扎营的地方,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军官,军官问他:“你以前是做什么的?”“钢琴家?那就放一首吧。”

不得不说,钢琴师在虚弱的状态下遇到她的精神食粮,展现了作为钢琴师的力量。我不知道如何欣赏他最后演奏的音乐,但我不得不说它很感人。军官容忍他躲在阁楼里,给他留下了食物和一件暖和的大衣,尽管这件德国大衣差点要了他的命。

这是一部真人拍摄的电影,一个家庭在历史背景下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的大环境。有点类似余华的小说《活着》。还没看过电影《活着》,应该会看。

这是我看过的第三部描述纳粹残酷对待犹太人的电影。第一部电影是美丽人生。前半段光明有趣,没想到后半段转眼间就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第二部电影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通过犹太孩子和德国孩子的对比让我哭得死去活来的电影之一。

关于历史的电影总是让人感到无比沉重,尤其是残酷的现实。而这离现在只有半个世纪。

每次看战争片都感慨无限:宁愿做太平狗,也不做脱臼的人。

我们还是开心多了。

二、这部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导演主要想说什么?

这是一部基于真实人物的电影。影片中的钢琴家还出版了一本自传。听说分数很高,我觉得可以读。其中,拍这部电影的导演也挺过了犹太人的抹黑。

3.这部作品的大纲是什么,导演是如何架构这本书的?

根据钢琴家在迫害时期作为犹太人的经历作为连接线

4.这个工作对我有什么用?它是有益的还是有启发性的?

信息:

1,比较了解二战前的背景。

激发灵感:

1.学好一门好手艺很重要。也许一些欣赏你的人或朋友,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

2.珍惜现在的生活。生活在和平年代真的太幸福了。

最后附上一些背景资料链接。

钢琴家在朱迪亚的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