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一个另类的传说——和尚姚

南岳景区

沿海野生鹤

65438+2020年10月11

相信大家都熟悉张亮、陈平、诸葛亮、刘伯温等传奇人物。他们自幼刻苦读书,通晓天文地理,精通文武谋略,辅佐君王,有所建树。但是,历史上有一个很少被提及的奇人。他是个和尚,深居简出,但他关心人间,他赢了千里。而且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终于在84岁时“死得其所”。他就是姚,明朝“靖南之战”的主要策划者——严道士。

第一,胸怀天下,立志做大事。

姚,男,1335,江苏苏州人。父母希望他读书做官,孝敬祖先。他对政治特别感兴趣,爱研究谋略。十七岁那年,父亲无奈,送他去妙智寺出家。他一直在研究孙子兵法,学习《易经》中的阴阳之术,整天研究军队的安排和战斗,决心将来要干一番大事业。但误打误撞,元末明初,群雄逐鹿,火光冲天。直到朱元璋建国,基本上没有发生过他在姚的事情。明朝建立后,他也试图获得名声,但他经常陷入孙山。别人都找了兼职,他却一无所获,但这一切都没有让他放弃成就大事的愿望。

机会终于来了!马皇后死于1382。马皇后和朱元璋是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他们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吃了不少苦头。朱元璋非常悲伤,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僧侣为马皇后祈祷。48岁的姚也被招去见燕王。两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从此成了死敌。不久,姚和燕王来到北平。但他拒绝回归世俗,最后以“主持人”的身份住进了北平的清寿寺。他经常出入燕王府,与燕王密谈国事,成为燕王的心腹。

第二,在行动前做出决定,并愚弄朱迪造反。

1398年,朱元璋病死。朱允炆,皇帝的曾孙,为了建立他的帝国而登基。文健即位后,着手削减诸侯。姚意识到他有机会建功立业,于是他鼓励造反。要知道,谋反是死罪,要斩头灭族!历史上成功的不多。由于朝廷在政治(道德)、军事、经济上占有绝对优势,朱迪当时只有800人的军队,他没有信心仅凭800人就能起义成功。姚是谁?他已经看出了朱迪内心的犹豫。为了增强朱迪造反的信心,他把另一个著名的官员袁勋和一个著名的术士金忠介绍给了朱迪,有了基本的演员阵容,决定干一番大事业。他秘密招募士兵,在皇宫里秘密制造武器。姚故意把兵器场埋在地下,以防泄密,还养了一群鸭鹅,掩盖锻造兵器和士兵操练的声音。部队宣誓就职的那一天,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吹落了房子上所有的瓦片,把它们砸成了碎片。每个人都在谈论它。太不吉利了。恐怕不行!朱迪的小腿是脆弱的,他不想这样做。危急关头,姚大声而坚定地喊道:“好运,宫中青瓦落地,预示着殿下要用皇上的黄瓦了!”和尚的反应之快,内心的决绝,绝不是闲的。在关键时刻,它稳定了军队的士气,并加强了朱迪和他的手下造反的决心。

第三,战争受阻,巧妙的想法出来了。

济南是北京通往南京的门户。朱迪在这里遇到了真正的硬骨头,围攻济南三个月,长期战无不胜。济南守备司令铁铉是个读书人。他先用“假装投降”的伎俩引诱朱迪进城投降。朱迪差点丢了性命,大发雷霆。他下令用65,438+000多门大炮来轰击城墙。这个铁选也是一个奇葩。眼看城池即将被攻破,他急中生智,命人把朱元璋的画像挂在城头,把朱元璋的牌位分成小溪。这一招真的击中了朱迪的死穴:这个叔叔打他侄子有道理;我儿子打老子,这是违反人情的。严俊不便开火,朱迪不得不下令撤离。经过这次战斗,朱迪终于意识到这条叛逆之路确实不易,前途凶险。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怎么办?朱迪感到不知所措。

第四,成就斐然,却淡泊名利,隐居山林。

靖南之战历时四年(1399—1402),姚从未上过战场指挥战争。我一直生活在幕后,目光凶狠,穿越时空,感受战场的变化,屡出奇招,胜券在握。朱迪也认为“万物依道”,“道术更强,功德为先”,所以奖励不过分。要求姚给他留长发,赏赐他一座宅邸,给他一个大官位,给他两个漂亮的宫女,都被他断然拒绝。他只接受了一个来自刘频的低级官员,一个和尚兼记录员,左山石,仍然住在那个偏远而简陋的寺庙里。于是,朝廷出现了另一种“美景”:道士上朝时穿官服,上朝后换袍回寺。他淡泊名利,戒除欲望,不与世争,为明朝所有的人默默祈祷。这是一个和尚对社会、人生、人性的深刻理解。

第五,救出普恰和尚,守住家人的慈悲心。

南京城破,文健皇帝朱允炆“失踪”,成了明朝开国皇帝朱迪的一块心病。朱迪派胡克沿陆路寻找皇帝文健的下落,沿水路寻找太监郑和的下落。和尚普恰与皇帝文健关系密切。朱迪怀疑是溥洽指使文健剃发出家,于是派人把他抓起来严刑拷打。但是蒲洽一直守口如瓶,这都10多年了。永乐十六年(1418),84岁的姚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弥留之际,明·成祖问他临终遗言是什么。他提出了唯一的请求,要求明释放和尚蒲,明的同意了他的请求,释放了和尚。(当皇帝问他说什么,说:“和尚蒲接触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希望原谅他。”.....也就是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