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性恋不反感不意味自己是同性恋吧?
当然不能的。
首先要说,没有任何所谓“测试”是科学、可靠的。网上流传的很多测试,不外乎是把偏见与迷信包装而已。
性倾向的判断,首先,只有靠自己,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这主要根据两个因素来判断:一个是性欲望,也就是对哪个性别的个体有性吸引、性冲动;另一个是感情欲望,也就是对哪个性别的个体,有强烈的、愿意与其建立亲密感情关系的欲望。
这里,又要澄清很多模糊或错误理念。几乎每周有人来信对我说,我现在喜欢男性,但中学时冥想喜欢过女性,这是不是说明我性倾向改变,或者被人“带坏”了?
“喜欢”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喜欢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含义,如果不包括上面所提到的两个因素,那么对于判断性倾向是没有意义的。另外,同性倾向的人,并不是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会厌恶或排斥异性。
还有人说,我只喜欢一个同性的人,别人不喜欢,所谓“只是我喜欢的人恰好是同性而已”的论调。这其实是很可笑的概念,不论哪个性倾向的人,绝大多数都不是“泛喜欢”的。也就是说,假定你是异性倾向,你不会喜欢世界上每个异性,同性倾向当然也不会喜欢世界上每个同性。
与此相关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异性倾向的人,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比如室友是同性倾向,就惶惶不可终日,自以为会被“喜欢”、被骚扰,其实这是自做多情。
另外有些人,觉得判断性倾向,必须要通过尝试,这也是一种误解。有人说,虽然我现在喜欢同性,但我从未与异性做过爱,怎么知道不会喜欢异性呢?这是十分可笑的。不妨反问:无数的异性倾向的人没有尝试过同性,又怎么知道不会喜欢同性呢?
“同性恋”、“同性爱”这些词,严格地讲是不科学的。因为“恋”“爱”,都包括一定的主观意愿,而且会让人误以为必须“恋”过,“爱”过才算是同性倾向。实际上,一个同性倾向的人,即使一生从未与同性别的人有性接触、自己也未意思到,依然是同性倾向。
这个区别的意义在于什么呢?性倾向的具体成因虽然还未被发现,但近年来的众多科学研究结果,大多指向是先天形成,至迟也是在出生后不久就定型的。但这并不意味每个人都会在同一你年龄意识到自己的同性倾向。性倾向虽然是不可控的,但人们对同性倾向的接受,受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有很大的区别。
最近几年的科学研究显示,在没有外界偏见干扰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是在7-10岁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被哪个性别所吸引,当然这个时候,一般是不会从理论上理解性倾向是什么意义。在文化相对闭塞保守文化里,则有很多人很晚甚至终身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
他们其中一些由于内在的性倾向与外在的社会角色的不协调,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些甚至会表现出严重的恐同倾向。世界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曾经严酷迫害同性倾向的人的案列,作俑者自己就是同性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