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骆驼和狗相伴的女人——《沙漠驼影》观后感
电影看完一周了,时间没有冲淡故事对我的触动,既然这样,还是想把它拿出来说说,虽不能完全写出自己想法。
它是一部纪实传记电影,由澳大利亚作者罗宾?戴维斯写的旅行小说《痕迹》改编而成。
作者是1997年,在她27岁时横穿澳大利亚沙漠2700多公里,去看海的旅途故事。
电影2013年搬上银幕,时长2小时的电影,记录了从艾丽斯斯普林斯出发、历经万险最终到达印度洋海岸。
电影还原了原著,画面尽可能展现出沙漠沿途景观、当地土著人风情生活方式。没有波澜壮观的画面、也没有女演员用化妆品修饰的美丽精致面庞,更没有衣着鲜亮的道具,语言也不多;甚至可以说衣着有些寒酸、破烂不堪、陈旧。为何反而会更为之动容、为之羡慕呢?
这场穿越荒漠征途,没有钱还能勇敢的、付诸行动实现。在这里,它更是一种超越自我、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内心恐惧软弱,实现自我得洗礼重生。
女人的魅力,在这里印证,拥有人格品性征服和影响人,远比外表芳香持久、动人。表现真正生活的本身,质朴和本性的生活,演员不是在演,而是这样生活着。
一件牛仔裤和格子衬衣,裸露的脚套着一双简易凉鞋,更像是记忆中,小时候看过红军过草地电影,经常穿的草鞋相类似。
一个狗,四个骆驼是陪伴她的朋友。写起来简单,可作者从准备出发,用了整整2年时间学习驯服骆驼、在农场打工没工钱,管吃住。一年后有答应给她骆驼的,时间到了农场主偷偷把骆驼农场卖了走掉。
等她得知消息,已经换了新的农场主,好心新场主答应她,继续打工学习驯服骆驼,一年后骆驼送她。吃住极其粗燥,没房就住帐篷里。
朋友来看她,提议她可以和杂志社合作,出资她的计划行程,拍摄记录。罗宾戴维斯,认为是个人行为,思想还不能接受被媒体关注。
后来,经过朋友劝导和思想的挣扎,加上现实经济窘迫,计划迟迟无法实现。她试着给杂志社《国家地理》写了信、说出自己徒步穿越沙漠的计划。
很快,获得杂志社赞助的3000美元,同时也会派一名记者里克?斯莫兰沿途拍摄此次行程。沿途中,她的皮肤被太阳灼伤、10个月的行程多数是独自在野外,大自然、动物是在行进中面对的唯一。
有次,路过土著人居住地,相处融洽,在前往下个地方目的地,可以穿越小路少走几时公里。当地风俗,经过这片圣地禁区,必须要有当地长者跟随;可因随行记者,也是成了恋人的摄影师,私自拍摄了土著人祭祀不外传的隐私照片,她的这一要求被拒绝。
在沙漠中行走,一路相随,一直陪伴她的是四个骆驼和一只狗。后来,也有碰到当地土著长艾迪,带领她穿越沙漠,一个月相处,她和艾迪学到了沙漠生存的知识,也有当地的习俗,比如女人是不能杀生动物的,要男人来,还有沙漠碰到袭击来的公骆驼要毫不犹豫开枪。
作者在旅途,自我心里足够强大到忍受孤独,面对荒漠保持体力和胆识智慧,防御野兽攻击和野外安全生存技能,撼动心灵。自我发现、心灵成长,不是每个人都有她的气魄和胆识。
始于起源或许是作者罗宾戴维斯,孩提时受父亲无形的影响,潜移默化让她想来一次这样的征途。
在她的梦境,儿时的记忆片段会出现在她的梦里。整个影片,通过镜头平缓移动、叙述记录了一路所见,也让作者的形象如凌空呈现的彩虹般绚丽。
沿经荒漠的壮举之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人生长河里,从她的身上感受到,悸动着心灵的牵引,丰富自我内在的精神感化,她做到了。
《沙漠驼影》荣获2013年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时间已过去很久,现在拿来看这部电影,它的精神力量鼓舞,没有褪去。
何时拿来,都能够感到主人公所带来的光环,心灵放空,随着镜头看到一个女人、通过徒步穿越,挑战极限,战胜自然和自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