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三绝是什么

天津三绝是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风筝魏-风筝。

1、泥人张-彩塑

泥人张彩塑为天津市的一种民间文化,著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作为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天津艺人张明山于19世纪中叶创造的彩绘泥塑艺术品,现为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人张彩塑被公认为是天津的一绝,早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就已经享有很大声誉。泥人张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3、风筝魏-风筝

魏元泰师法前人、不断创新,在传统风筝工艺基础上进行改革,形成了造型多变、彩绘逼真、飞行平稳、特技精湛和便于携带的五大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风筝技艺在天津可谓是一枝独秀,独领风骚,“风筝魏”这一称号也开始闻名于坊间里巷。

魏元泰还有一手没有流传下来的绝活,外间少有人知道。风筝魏的革新里还有一个绝活叫蒲绷。就是拿蒲草做成弓弦,搁在风筝上发出声响。这个绝活只有他能做,没能传下来。

如今,风筝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经久不衰,在魏元泰第二代传人魏慎行,第三代传人魏永昌、魏永珍,第四代传人魏国秋的继承和不断创新下,风筝已经达到了1000多个品种。

天津传统美食三绝

1、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叫德聚号,老板叫高贵友,他的父亲四十来岁才有了他,为了让他能平安长大,就给他取了个好养活的乳名,狗子。他的包子很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火,越来越忙,狗子经常忙得顾不上答理客人。

人们就取笑他,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时间长了,叫顺了嘴,就成了狗不理,反而把老板的大名和包子铺的原名给忘了,直接叫狗不理包子。

2、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两兄弟。在今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一间麻花店,一家叫“桂发祥”、一家叫“桂发成”。

由于他们制作的麻花味道很好,又有特点,百姓非常喜欢。人们提起在哪儿买的麻花,就会说是在十八街买的,久而久之,就管他们的麻花叫“十八街麻花”了。

3、耳朵眼炸糕

在天津城的北门外大街上,有条特别窄小弯曲的胡同,就像人的耳朵眼一样又狭窄又曲里拐弯的。在这个胡同口,有个炸糕店,就以胡同名取的店名,叫耳朵眼炸糕店。

据说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外地人叫刘万春,他为了生计,在耳朵眼胡同口开了一间炸糕店,取名叫“增盛成”。后来他的炸糕越来越受欢迎,再加上紧挨着耳朵眼胡同,就辗转得了“耳朵眼炸糕”这个名儿,大号反而没人叫了。老板干脆把店名改成了“耳朵眼炸糕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