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真的在长平坑杀四十万余吗?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260年发生的秦赵长平之战,赵军被歼四十五万人,其中五万战死,四十万投降后被处决,可谓悲惨至极!
对于四十万这个数字,我表示完全不相信。我不是搞历史的,不具备条件去考证这个数字的真伪,以下仅从常识的角度来表达我的怀疑。
先讲两个例子。三国时期,曹操伐东吴,号称动员了八十三万兵力,但是据后世历史学者考证,其实际兵力只有十几万人,不到二十万。苻坚大帝攻打东晋,也是号称动员了百万大军,其实呢,不过二十万人。由此可见,中国人打仗虚报人数是有传统的。我想,可能是古代信息比较闭塞,传递不畅,真实情况容易掩盖,所以,战前夸大己方的力量有助于震慑敌方,达到未战先挫地方士气的作用。同样的,利用信息传递不畅,战后虚报敌方的损失数,夸大自己的战功,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这样的例子更多,比方董卓进京之后就是这么做的。据此,我有理由怀疑白起夸大了他消灭的赵军数量。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讲,四十万这个数字也是不可能的。四十万大军,我想应该至少由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两部分构成,按一比三的构成,至少也是十万作战部队,三十万后勤部队。如果是四十万作战部队,那就无须证明,直接说他是吹牛比了,因为一场战争投入一百万以上的人力,在那个时代国民经济直接就崩溃了。即使是十万作战,三十万后勤,这样庞大的规模,打一年,在2200多年前那种靠牛拉人扛,公路等级怎么说呢,当今中国任何一个边远山区死乡下都找不到那么矬的路,运输是极其困难的。我记得央视当年一部纪录片「消失的军团」里面说,秦军辎重部队运送一趟给养,途中自身的消耗是80%,只有很少部分能送到前线。就这样的情况,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不知道能不能负担得起?而且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四十万男人整整一年脱产打仗,后方粮食还种不种了呢?种出来的那点粮食供应供应国内都不够了吧?
再次,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四十万人哪,这么一大帮子的吃喝拉撒,训练、固防、补给,更别说作战了,这么大的兵团,又没个电话又没个电台,作战条令如何传达至各级指挥官?1944年英美军那么先进的技术、工业、管理能力,将22万人投放到诺曼底,事先花了多少精力啊。你也许觉得二战那时候没你呢,你对这个例子体会不深,那么好吧,你所在的公司,你的老板管着你们成百上千号人,还要绞尽脑汁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你觉得容易吗?战争和经营一样啊,也是决策、组织、协调、控制嘛。所以说2200年前的赵括,就靠他所学的薄薄的那几本兵法,能管理好四十万人,你信吗?我反正是不信。
最后,我们从人口基数的角度来分析四十万这个数字不靠谱。我特意查了通鉴,秦赵两国在长平这个地方大概相持了一年。之所以双方纠缠了这么长的时间,说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双方的战力(包含作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是相当的,按孙子兵法倍则攻之的条令,秦军的兵力不会达到赵军的两倍,而以最终秦灭六国的结局推断,秦军的战斗力强于六国,因此,秦军之所以大半年都吃不掉赵军,估计当时实力不会太占优。因此,我大胆推测,秦军不会超过六十万人。这样在长平这个地方,双方加起来***投入了一百万人。要知道,西汉鼎盛时期,全国人口不过四千多万,更别提战国中期,经过百年混战,我想全国人口达到两千万肯定顶天了吧。当时富庶程度名列前茅的是秦齐楚,赵国作为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三家之一,一等强国肯定是排不上的,也就是比传统弱国韩燕稍微强点,取个平均值,2000万除以7,撑死也就300万人吧。那么去掉一半女性,赵国的兵役人口(15到60岁的男性)大概在百万,请注意,这里的兵役人口不仅仅是野战军数量,还有王族及其服务人员,公务员及其服务人员,警察力量,东线的边防军(东方国家,那些下流起来没有下限的东西你不得不防吧),普通生产者,这些人统统要包含在内。你想想看,打这场战争的这些人,就算战死的坑杀的,一个都没跑掉,一***四十五万,整整一年啊,这里我又要回到上面了,他赵国还搞不搞生产啊?这种情况秦国都不用打过来了,赵国直接就国民经济崩溃,全国一起饿死掉了。退一万步讲,赵国即使开始没有投入这么多兵力,只是到战争紧要关头,孤注一掷赌国运了,就像我们的爱国青年所说的那样,宁可华夏遍地坟也要灭了日本人,到了那种程度,一下子动员个几十万人(要知道这个动员,包含了人力集中,武器分配,资源调度,以及以上全部短时间内投放到战场,以当时的技术和组织能力是无法办到的),全部投入前线受死,那赵国就不仅仅是像通鉴上说的那样,一蹶不振,恐怕直接要灭国灭种了。
一个人口三百万不到的国家,就敢养四五十万人去打仗,还一打一年,以为自己是朝鲜啊!所以说,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这种说法,上中学的时候我会信,现在我是不相信的。
至于当时的真实情况,我想可能是这样,参考曹操敢把十几万人吹成八十三万夸大五到六倍的例子,赵国顶多投入了七到八万兵力,秦国方面可能有十万人。由于赵军也打不退秦军,秦军也吃不掉赵军,双方就一直那么耗着。前面已经提到,秦国富而赵国穷,打了一年赵国耗不起了,于是赵括不得已,采取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战法...
后来发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白起赢了;赵军被坑了,赵国一蹶不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