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修筑的西祥公路经过哪些路线
1、“史迪威公路北线”——西祥公路(西祥公路起自四川省西昌市,止于云南省祥云县下庄,全线计长548.7公里,四川境内一段长260公里,云南境内一段长289.4公里。连接西昌至成都的既有公路,从西昌沿安宁河谷向西,经今德昌、会理、攀枝花,进入云南省。在云南,公路线穿永仁、大姚、姚安、祥云四县,从下庄村后松林里青龙一般腾跃出来,进入云南驿坝,在下庄街与正线“史迪威公路”汇迭。)
2、今天省内外的人对纵贯云贵高原经过滇西峡谷进入缅甸国的“史迪威公路”耳熟能详。正是这条云贵两省各族人民在烽火岁月中用血肉筑建起来的跨江过河翻山越岭的国际大通道,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承担着海外侨胞和反法西斯国际社会的援华物资的运送,为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以“史迪威公路”为基础而拓建的“贵昆——昆畹公路”,又以焕然一新的面貌,承担起了巩固国防建设边疆的光荣使命,在连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之前的几十年里,一直是内地联系边疆的“黄金通道”。可是,如今却很少有人还记得,在修建这条东西纵贯云贵两省的抗战大道的同时,还修建了“史迪威公路北线”,即“西祥公路”。
3、此线也是美国援华抗战将军史迪威倡导并督促修建的。全线蜿蜒延伸在崇山峻岭和大江峡谷中,翻越了几十座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大山,跨越了安宁河、金沙江、渔泡江等一条条急流大川,金沙江两岸还是典型的泥石流多发区,路线落差大,从江边拉乍村到江对岸的过道丫口,海拔相差将近一千五百米,工程十分艰巨。而各地抗日战场对援华物资的急需,又必须尽快修通这条路,以保证西来的援华物资通过四川,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战场。于是跟修建正线的“史迪威公路”一样,北线的修建也采取了“统一勘测、就地征工、分段施工、县乡包干”的办法,责任到线过县乡。以这条公路的云南省祥云县为例,一九四一年一月,既以县长挂帅,成立了“祥云县西祥公路征工办事处”,责成每三户出壮工一人,***征调民工一千余人,自带粮食蔬菜和开路工具,浩浩荡荡开往建设工地。所征调的各民族,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积极投入紧张有序的工程建设中。县内各乡也是实行分段包干,由所辖十三个乡各派施工队长一名,和民工们一样,踩晨霜顶烈日,披风冒雨日夜战斗在工地上,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从下庄街到大仓与普淜接壤处(普淜当时属姚安县管辖)13公里全部完工交付验收。沿线川滇其他各县乡,也在一九四一年上半年修好了自己的包干段,西祥公路全线贯通。不到半年时间就在险山恶水间开筑出了长达一千多公里的公路,实属奇迹,传达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民族气概。
西祥公路修通后,立即投入了抗战物资的专门运送。大量的援华物资经过正线“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在祥云中转后上车,盘旋翻越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大山,越过一条条波涛翻滚的大河,千里疾行,川流不息地到达西昌,再经过西昌至成都的公路,源源不断地送到各抗日战场。两条“史迪威公路”以滚滚的车流和昂然的斗志,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加速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
正在西祥公路和正线“史迪威公路”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时候,丧心病狂的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以不可一世的凶悍,短短几个月内,相继占领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缅甸,从缅甸将铁蹄踏上了一直作为抗日大后方的云南,滇西抗战爆发。一九四二年,位于澜沧江西岸的腾冲龙陵相继失守,滇西抗日战场告急。为防止日本帝国主义渡过澜沧江,利用“史迪威公路”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长驱直入中国内地,奉来自抗战首都重庆的命令,一镐一镐开凿出这条公路的云南四县各族人民,又出动民工数万,在短短的几天内,将这公路毁得残缺不全。为抗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西祥公路,也就是人称的“史迪威公路北线”,从此终止了运送抗战物资的历史使命,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都没有再恢复启用。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条已经被密林和荒草掩没的“功臣之路”,才再一次焕发出生机,成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大道。除从祥云石门河到姚安稗子沟一段外,其他各路段都已经前后被重新修复通车。西昌安宁河谷一段,如今已经成了攀西(攀枝花——西昌)高速公路,会理境内的一百多公里,成了会理十几个乡镇联系县城和攀枝花市的县级公路,从稗子沟到姚安县城一段,则是渔泡江流域彝族乡村的通县公路,而从姚安县城至攀枝花的一百多公里上,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扩宽建成了联系川滇两省的跨省新公路,在钢城攀枝花的崛起和云南工农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从终点下庄街至普淜石门河一段,先是作用祥云建设普淜水库的工程路,支撑了历时二十几年的普淜水库建设,现在又是大仓、金旦、云里厂等民族山村的客物运输道。七十多年过去,在这些道段和辐射开的地区,很难再找到它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抗战物资运输大道的烽火痕迹,无处不充盈着和平时期瑞气祥和气氛和欢声笑语。惟有从祥云石门河到姚安稗子沟一段,这一截那一截地,静静躺在渔泡江两岸崇山峻岭的密林旺草中,无声见证着云南人民和中国人民血与火的抗战岁月,记忆着这一片河山曾经的另一份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