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科学的知识要点

科学第三册第三章提纲

1. 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动物的很多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关.几亿年来,动物随着地球、月亮、太阳运行的往复变化,逐渐形成一些周期性的行为,在一天中、一日中或一年中重复出现.动物这种周期性出现的行为叫动物的节律性行为.节律行为:动物随日、月、地球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规律的行为.动物节律性行为: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昼夜节律:动物在一种叶中的有规律的活动.分为昼伏夜出(夜行动物)和夜伏昼出(昼行动物)两种.生物钟:生物生命活动内在节律行为.

2. 植物也能对环境中的各种不同的刺激做出反应,只是大多数植物没有动物那么明显.植物的感性运动:指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局部运动.包括:感夜性、感震性和感触性.植物还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化肥)、向热性等.

3. 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但当生长素过量时,会抑制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4. 我们每天随吃的食物中的糖类会在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以供身体各器官的生长和活动.这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当身体产生某些变化时,会引发体内其他的生理活动.这些活动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来抵消这些变化,以使人体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在我们体内分布有许多内分泌腺,他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这些激素虽然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脑垂体能分泌生长素,控制人的生长发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能分泌肾上腺激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过肌肉的血管.胰脏能分泌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睾丸/卵巢能分泌雄/雌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他们的分泌物——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被送到人体的某个位置或各个器官,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5.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精神调解,并以精神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与组织参与,如眼、耳、鼻、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等.对刺激的反映:接收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做出反应.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细胞体内有细胞核和突起,树突短而多,成树枝状;轴突较长,只有一条末端有轴突的分支.人体的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重任,并与由他们发出的周围神经一起构成人体的神经系统.

6. 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分的功能.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大脑表面成为大脑皮层,它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又隆起形成回.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髓是由许多神经元组成的,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我们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做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活动的神经系统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7. 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本能.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不需要经过后天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有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8. 有些动物的行为是后天学习后获得的.这样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行为获得的行为方式.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做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对语言、文字代替集体刺激,做出反应.

9. 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不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维持恒定体温的原因是机体的产热核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其散热主要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