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失孤》有什么感想?

虽然都是绑架题材,改编自真人真事,但《失孤》和《亲爱的》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如果说《亲爱的》更接近客观真实,那么《失孤》更接近主观想象。前者是改编的故事,重在故事和人物,后者是编剧的主观想象,重在创作者自身对“孤儿走失”事件的情绪和感受。所以《失孤》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长期的哗众取宠,没有尖锐问题的讨论和展示。反而在大尺度上展现了人性的理想弧线。每个人都那么善良美好。即使深陷苦难,他们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鲁豫帮助他们对大家都不公平。即使希望渺茫,也还有信仰可以依靠。我们可以用信仰安慰孤儿,用缘起缘灭化解他们的苦难。只是这种待遇让人受宠若惊,却又少了一点人情味。

影片节奏缓慢,情节推进随意,基本摒弃了衔接和戏剧冲突,冗长空洞的对话取代了故事推进所必须的情节设置。特别像一对朝圣者夫妇在路上追寻信仰的故事。两个人通过行走和对话互相安慰和鼓励,最后其中一个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另一个则成佛了,有点像悉达多。

如果说对话的矫情和情感的克制与隐忍是《失孤》的优点,那么这部电影真的是一部提问氛围浓厚的电影。大尺度,大尺度的自然风光,两个人在一辆车上,一路追寻渺茫的希望,在无数次的失望中,升华的是两个人的友情,亲情,父子亲情或者一点点爱情,孤独却成了故事的背景。交警偷偷留下的200元;人贩子不仅不能卖掉他们的孩子,而且他们一出现就会被明智的神武人民抓住。万能的网友点点鼠标,离家出走的被拐儿童17就能马上回家。多么美妙的世界,多么文学的世界。把这么沉重痛苦的求婚做得这么漂亮,一定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

刘德华的表演超棒,一个这么落魄的父亲也能这么帅。景柏然很努力,但是有点不成熟。他应该在台词上更加努力。念台词真的不是演戏。

最后,景柏然一家人团聚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有点酸,也有点感动,尤其是人群从刘德华身边经过的时候。他独自站在人群后面痛哭,百感交集。他孤独、寂寞、不甘、感动,镜头看着他那么远,一种强烈的感同身受感油然而生。可惜相机没有停留太久,就匆匆搬走了。这个时候来个特写会不会更好?导演故意不煽情,镜头转头对准一堆群众演员。

电影中有很多这样的处理方式,让人觉得是在刻意避免演员的情绪爆发。剪辑往往会让人失去焦点,画面只是随意剪来剪去,甚至在几个不同角度的机构镜头之间剪来剪去,让人觉得剪辑者生怕浪费了任何一个镜头,不得不全部使用。另外,镜头和场景的处理也不是很讲究。太多的运动镜头出现在不合适的地方,漫无目的的走来走去更像是炫耀技巧,而不是为剧情服务。或许是因为导演资历尚浅吧。影片始终处于失控的边缘,本该有的情绪被拂去,但无用的戏份却占据了大量篇幅。比如站在路中间的母亲表现出的疯狂和她自杀的行为有意义吗?不完全是。

这部电影平淡无奇,毫无味道。如果你坚持这样,也无可厚非。毕竟,找到一种消极痛苦的方式是可取的,但把一切描绘得如此美好真的能消除痛苦吗?从个人角度来说,说宗教可以消除这种痛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一切的答案最后都落在所谓的因果上,那就有点敷衍了。即使解释有道理,也让人觉得太没有人情味。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宗教哲学来回答。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可以用单一的缘分来解释。所谓的缘起缘灭,不过是一剂可怜的安慰剂。对不可磨灭的亲情的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才是“成为孤儿”的感人之处。

重点是爱情,而不是缘分,这也许是《亲爱的》和《孤独的》最大的区别。

展示问题有时比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