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谓的“悬棺葬”,是如何把沉重的棺木放到悬崖边上呢?
这个问题的着眼点很有意思。毕竟将如此沉重的棺木升到几百米的高空进行安葬,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古人会发挥什么样的聪明智慧,解决这一难题呢?
(一)为何悬棺
1.地理原因
悬棺大部分都出现在长江中下游或者靠近沿海的地区,那里气候潮湿,如果棺木埋入土里很快就会腐烂朽化。再者,棺木远离地面也可以使遗体不受野兽侵扰。所以,为了完好地保存亲人的尸骨让逝者安息,古人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启了悬棺葬。
2.避免战乱
关于悬棺的最早记载是出现在三国时期,当时由于战乱频发如果实行土葬,陵墓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战争的打扰,或被盗掘或被破坏,为了不使离去的亲人再受扰,所以很多人就把去世的亲人安葬在悬崖之间避免战祸。
3.精神信仰
在某些少数民族心目中,将棺木放在高处,似乎更加有利于接近心目中的天国,为了让灵魂更快地升入天空之上,庇护后人,所以很多人选择死后将其尸身放置于棺木中,悬棺于高山之上。
(二)悬棺之制
所谓悬棺,就是将盛放有尸体的棺木安置于悬崖之上的做法,这其实属于崖葬的一种,是中国南方地区古代少数民族常用的葬俗之一。
而在重庆地区的巫溪县***计发现棺穴274座,其中以巫溪荆竹坝悬棺群最为典型,分布于高出河面100-400米的悬崖边上,现存悬棺24具。这些棺木大多成组排列,直接搁置于岩壁狭窄而绵长的平台上,上面岩石突出,形成了天然的岩棚,可以遮风挡雨。
而这些棺木则为整块楠木挖制而成,棺盖与棺身以字母榫叩合,制作比较粗糙。
悬棺的重量,根据考古现场考察的情况来看,荆竹坝第18号是其中体积最小的,?实称80公斤,若连同两具尸体和随葬物品,总重量绝对不低于150公斤?。
(二)悬棺之法
对于如何将悬棺抬升至高处,其实学界早有研究,以四川大学考古系对于悬棺的考察成果来看,对此提出了四点设想。
一是化零为整,即事先在崖底就把棺材分为棺盖、底板、椁板等几个部分,然后分别运送到悬崖上,然后在崖上组装成型,再送尸体入棺。
二是吊运上崖,即直接把装有尸体的棺材吊上悬崖,有的棺木上有耳,孔洞。有的额崖顶边缘则保留着牛鼻孔痕迹,可能都是为了便于吊运棺木。
三是横行崖上,即在有水平层理形成岩缝的地方,可以沿着岩缝横行,直接运送棺木。
四是利用孟良梯,即在绝壁之上人工开凿方形石孔,一个接着一个,自上而下形成?之?字形排列,然后再石孔中插入木棒,如同阶梯一般,人们则在其上进行通行与搬运。
总结:悬棺的升置方法,的确是一个谜团般的存在,而在不同地区可能采用的方法也有所区别,具体方案的施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地地质条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