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卢绾为什么要背叛汉高祖刘邦,他是真心背叛吗?

卢绾(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4年),与刘邦同村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父亲又是铁杆兄弟,当年两人出生时,乡邻曾***同为二家庆生。

两人自小形影相随,无论刘邦是当泗水亭长、私放骊山服劳役苦力后四处逃亡,还是刘邦起义反秦,卢绾都与他出生入死。楚汉战争中,卢绾官至太尉,后被封为长安侯(原秦朝的都城咸阳),长安是汉王朝的京畿重地、关中平原最为肥沃的土地之一,能与刘邦四弟刘交一样自由出入刘邦的寝宫,关系可见一斑。

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谋反被杀,刘邦诱导众臣推荐,卢绾被封为燕王。说燕王臧荼造反,本身就是扯蛋,当初刘邦四处征战,分身乏术时,臧荼都没敢造反,现天下大定反而造反,于情、于理都说不通。起因主要是刘邦所封的七个异姓王全都智勇双全,统治几乎占据大汉三分之二的国土,这让刘邦寝食难安,所以刘邦开启了削藩的节奏。封卢绾为燕王,一是因为心腹,便于控制,二则是向外界传递由因功封王改为因亲封王的信号。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一切都会随地位、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刘邦称帝后将屠刀对准了曾经的战友,先后以谋逆的罪名处决韩信、彭越,逼反英布并将其击杀,一时间功臣人心惶惶,当然卢绾此时也不免心生疑虑。

前196年,陈豨在代地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命卢绾率燕师从背后猛攻陈豨,陈豨派人向匈奴求救,卢绾也派使者出使匈奴,阻止匈奴出兵援救陈豨。

无巧不成书,卢绾的使者张胜在匈奴遇到了前任燕王臧荼流亡的儿子,臧荼的儿子对张胜说,刘邦之所以没有讨伐燕国,一是因为燕国与匈奴接壤,是抵御外敌的第一道关隘,二是此时陈豨举兵,刘邦无力同时用兵,如果陈豨被击败,那么下一个被剿灭的必定是燕国无疑,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下场就是卢绾的明天。

被蛊惑的张胜觉得有道理,于是在未告知卢绾情况下,自作主张,力劝匈奴出兵援救陈豨。

卢绾闻知张胜勾结匈奴援兵陈豨,不禁火冒三丈,一方面上奏刘邦,一方面准备族灭张胜。不久张胜回燕国,向卢绾陈述前因后果,强调利弊,只有燕国与陈豨、匈奴三家?连兵不决?,这样刘邦才不敢轻易发兵燕国,卢绾作为主政一方的诸侯,自然不想被削藩,重新?寄人篱下?,于是又上奏刘邦是谋反的另有其人,企图保全张胜。同时卢绾暗中联络陈豨,并暗示陈豨继续与刘邦保持长期的战争状态,以此寻求自保。

平心而论,卢绾没并没有真想背叛刘邦,更加没有想过要另立门户、甚至取而代之,只有保住燕王之位罢了。

陈豨被樊哙斩杀后,卢绾与陈豨私下往来之事被陈豨的部下报告给刘邦,刘邦想到卢绾对张胜前后不一的说法,于是召卢绾到长安解释,卢绾虽没有真心背叛刘邦,但毕竟怀有私心与陈豨来往,所以做贼心虚,使出了一记昏招称病不奉召。

刘邦顿时疑窦丛生,派出了御史大夫赵尧和辟阳侯审食其(传说中的吕后情人)出使燕地,了解实情,并再召卢绾进京。缺失政治家的谋略与胆识的卢绾此刻方寸大乱、索性闭门谢客,还私下对?左右?说:?吕后先后诛杀了楚王韩信和梁王彭越,现在异姓王就剩我和长沙王吴芮了,去了长安吕后还会给我活路??,于是继续称病不奉召。

刘邦此时认定卢绾反了,刘邦与大臣誓曰:?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诛之。?是为白马之盟。派樊哙、周勃攻打卢绾。

此刻的卢绾还没有真心与刘邦决裂,燕军只象征性的抵抗之后,卢绾便率领家人、随从逃到了长城边上,卢绾一直在长城附近徘徊,始终没有踏入匈奴境内,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然而不久,刘邦驾崩的消息传来,令卢绾丧失了最后一丝希望。

卢绾自知无法得到吕后的宽恕,于是在大哭一场,带着部众投奔匈奴,被封为东胡庐王。前194年,63岁的卢绾离开人世,不知与刘邦在另一个世界能否敞开心扉,冰释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