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王者的历史差异
1、余靖角色原型为余天锡,曾协助史弥远“寻访”赵贵诚兄弟。名称借用北宋同名人物,为庆历四谏之一,他活跃于北宋宋仁宗、宋英宗年间,而非约200年后的南宋。
2、董昭角色原型为郑清之,名称借用三国时同名人物。
3、樊照麟/彭国柱一角,原定引用史实人物、红袄军李全,后来改为以虚构角色代替。
4、严三娘角色原型为李全妻子杨妙真,名称来自其别号“四娘子”、樊红樱称严三娘为“姑姑”,实际上“姑姑”一名,来自杨妙真在红袄军中的尊称,与辈份无关。
5、赵贵诚与赵贵和非宋宁宗亲子,只是从远房宗室收养的养子。与恭淑皇后、恭圣皇后和杨次山均无血缘关系。
6、杨次山与赵贵和应该是对立,不是处于同一派系,反而杨家与赵贵诚方是一派。
7、本剧时间设定是史弥远执政时代,按宋史宰辅表,史弥远自宁宗嘉定二年五月起,以右丞相官职独相逾20年,期间没有其他人出任左右丞相。
8、如上所述,当时执政的权臣史弥远被删去。
9、恭淑皇后是宋宁宗时第一位权臣韩侂胄的侄女,早于庆元六年(1200年)去世。
10、慧妃在历史上是继韩皇后为宋宁宗第二个正宫皇后,亦即恭圣皇后。
11、史实上,慧妃(即恭圣皇后)与杨次山毫无血缘关系,其实是伪称其妹。
12、杨次山最后封王,能避权势,不预国事,享尽荣华,在嘉定十二年善终,与剧中的奸角表现完全不同。
13、杨次山在开禧北伐时已经50多岁。
14、史弥远见赵贵和对自己不满,于是派遣余天锡从民间“寻访”到赵贵诚兄弟,刻意把其培养成继位人选,但是宁宗至驾崩前并无改易赵贵和的继承人地位(宋朝皇帝收养宗室为皇子,即指定该皇子为继承人,后来宁宗病重,史弥远进言立赵贵诚为皇子被宁宗所拒),是史弥远联合杨次山的儿子劝服恭圣皇后伪造遗诏立赵贵诚为皇帝。
15、如上所述,赵贵诚是史弥远派遣余天锡,在民间“寻访”得来的所谓宗室,非如剧中提到被俘囚禁多年。
16、赵贵和的地位比赵贵诚高,理论上,赵贵和是皇兄,而赵贵诚为皇弟。
17、第1集描述到宋金战争与议和问题,当时主导开禧北伐的权臣韩侂胄并无出现于剧中。
18、第1集的全民铸铁活动影射中国***产党的大跃进运动,在宋朝历史上并无发生。
19、第1集的全民铸铁活动中曾经提及于“各省各县”推行,但是省级行政单位始于金朝晚期,因为蒙古入侵而设置的行尚书省,而南宋时的对等行政单位应为路。
20、余靖和董昭不是造王者,宁宗的造王者是赵汝愚与韩侂胄,理宗的造王者是史弥远。
21、余靖之父的大政敌为杨次山,以嘉定元年倒数,当时为韩侂胄执政时期,杨次山尚未获得重用。
22、开禧北伐时,金国的皇帝为金章宗,而其皇子,都于幼年夭折而亡,没有所谓的银龙太子和银虎皇子,亦不可能有类似徐荣、金刚饰演如此年长的皇子。
23、金国皇室姓氏为“完颜”,非剧中首十多集中所展示之“元颜”。
24、南宋向金人议和,也是指派大臣出使进行,而且有靖康之难的经验在前,绝不可能派遣皇太子亲自前往金国都城进行议和。
25、第三集的和约中,显示金国所使用的文字是满文,但当时金国事实上是使用女真文。尽管满清亦是女真人的一支,女真文与满文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彼此没有关系。
26、第三集中,银虎皇子声称蒙古人行刺银龙太子;事实上蒙古当时仍然臣服金国,对金国皇帝非常尊敬,不可能派员行刺金国皇太子。后来成吉思汗因为早年与金国继任皇帝卫绍王会面,认为卫绍王儒弱无能,才改变对金国皇帝的态度。
27、第三集董昭所说的“***抗蒙古论”不符合历史时流。虽然当时蒙古逐渐壮大,不过未达到严重威胁到金国的地步,数年以后金宣宗才为避蒙古兵势而迁都汴京,南宋朝廷断绝输送岁币,真德秀等大臣方提出应该支持金国并与其联合的言论。
28、第四集中,余靖要弟妹背诵《朱子家训》,朱熹在庆元六年(1200年)方才死去,明朝以后才称呼朱熹为“朱子”。
29、南宋时海南岛并不称为崖州,应该为琼州。
30、剧中演员所穿戴的服饰与历史上的宋代服饰差异极大,例如宋代官服应该没有图案、圆领之领缘较窄;剧中的演员平日都半披发及不戴冠,而当时男子必须束发戴冠才符合礼仪。剧中不少女性服饰配披帛,但是南宋时期披帛已经不流行了。
31、第五集中,自嘉定和议过后十年,杨次山声称银虎皇子及其弟银豹争夺金国太子之位,于是释放赵贵诚回国,即是显示金国皇帝仍然未有切换;历史上,当时金国已经二易皇帝,金章宗在嘉定和议结成后同年末去世,卫绍王即位后第二年已经立完颜从恪为皇太子。四年后,卫绍王被胡沙虎所杀,金宣宗即位时亦已经立长子完颜守忠为皇太子,同年迁都汴京,两年后完颜守忠去世,金宣宗再改易完颜守绪(即金哀宗)为皇太子。
32、第五集中,剧中宣称“蒙古集结兵马,势力逐渐扩大,金国亦受到内忧外患的困扰”。历史上,当时金国已经迁都汴京开封府(史称“贞祐南渡”),金国中都(今北京)亦已经被蒙古攻陷,金国势力范围只余下黄河以南,国势大衰。
33、剧中的称呼不合宋朝礼仪,当时后妃之间不可能像民间妻妾般以姊妹相称,而后妃之亲属不论辈份皆需要对后妃行臣礼,不可以再以亲属称谓称呼。
34、南宋对首都临安称呼为行在,即皇帝临幸之地,换作现代用语解释,即是临时首都之意,不会如剧中称呼为“京师”或“中原”。
35、第六集董昭伪称蒙古行刺赵贵诚,嫁祸于金人挑发宋金争执。而第九集则指金国送还发疯的赵贵诚,希望引致南宋内乱,为金国带来出兵灭宋的机会。但实际上在南宋宁宗嘉定十年、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年),是在金国丞相术虎高琪先发制人之下,发动了侵宋战争。战事一直胶着,两年后术虎高琪被杀,战事一直持续至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直至金宣宗去世、金哀宗即位侵宋战争才停止。按当时历史时空,金国已经发动侵宋战争。
36、剧中宋宁宗与仪妃有子赵贵贤,历史上并无此人。
37、第十四集指宋宁宗赐赵贵诚为沂王,但历史上沂王是宋宁宗的堂弟,在开禧二年死去,后来立远房宗室赵贵和为沂王之后,承袭沂王爵位,后来宋宁宗册立赵贵和为皇子(即继承人),由史弥远刻意培育的赵贵诚继承沂王爵位。
38、第十八集樊照麟(即彭国柱)指三十年前身为皇太子的宋宁宗陷害彭国柱一家,以嘉定十一年(1218年)倒数三十年,是为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当时宋孝宗正为宋高宗守孝,皇太子是宋宁宗的父亲宋光宗,而宋光宗已经协助宋孝宗处理国事,地位亦已稳固。
39、如上所述,宋宁宗指因为储位被“三殿下”威胁,彭家为“三殿下的后盾”才陷害彭家。但当时最有力争夺太子之位的魏王赵恺在光宗被立为太子以后被外放,亦已于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
40、如上所述,宋宁宗的父亲宋光宗是宋孝宗三子,宋光宗才是真正的“三殿下”。而宋宁宗是宋光宗的次子。
41、赵贵诚之皇后应为谢道清,赵贵诚亦无姓樊或姓余的妃嫔,樊红缨或余晴于历史上不存在。
42、第二十六集余靖建议向蒙古结盟,实际上蒙古当时仍然经略华北地区,蒙古与南宋直接接触的时间是在赵贵诚即位后的绍定四年(1231年),蒙古灭亡西夏,窝阔台与拖雷分两路伐金,拖雷实现成吉思汗所指导的战略,经南宋国境伐金,南宋才与蒙古有实际上的接触。
43、如上所述,余靖指与蒙古结盟并非真正灭金,与金国签订密约,令金国与蒙古互相猜忌,以夷制夷。但实际上金国国势已经大衰,形势对蒙古一面倒,蒙古只差没有越过黄河防线进攻汴京,联蒙灭金之政策,待史弥远死后,赵贵诚亲政时决定。
44、史弥远拥立赵贵诚成功以后,把赵贵和送到湖州。宝庆元年(1225年)正月,湖州太学生潘壬、潘丙兄弟与堂兄潘甫连络山东忠义军首领李全,准备拥立赵竑为帝,讨伐史弥远。赵贵和惊觉拥立势力单薄,派王元春禀报朝廷,并派遣州兵讨伐,史弥远亦调遣军队镇压,不久被平定。事平后,史弥远派余天锡逼迫赵贵和自裁,并杀害其子,而且把其贬为巴陵郡公。自此以后,真德秀等大臣为赵贵和呼冤,均被史弥远及赵贵诚放逐,直至赵贵诚的侄儿宋度宗继位以后,才恢复原来追赠的少师、节度使等官衔。南宋灭亡前夕,赵贵诚的皇后,当时的太皇太后谢道清才正式追赠赵贵和王爵并平反。
45、如上所述,赵贵和从未贬为庶人。
46、大结局提及赵贵诚在位时期被后世视为“南宋中兴之期”,但历史上在史弥远治下南宋正日渐步向衰落,尽管赵贵诚亲政以后推动端平更化,但未几因为端平入洛失败,赵贵诚沉于享乐,蒙古亦入侵南宋,南宋最后一个权臣贾似道得以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