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大绝世兵器

乾隆四大绝世兵器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个非常会享受,也会花钱的皇帝。因为他自称是“武功皇帝”,所以非常喜欢兵器,清宫造办处从乾隆十三年(1748)至乾隆六十年(1795)的四十七年间,给乾隆皇帝制造了大量盔甲和兵器,其中刀剑制造了四批,每批刀三十把,剑三十把,***计二百四十把,按“天”、“地”、“人”编号,分上、下品级,每五把一组,盛放在四十八个楠木箱内,命名曰“湛锷韬精”。乾隆御用盔甲,则分为大阅甲、狩猎甲、亲征甲等样式。这些刀剑和盔甲,都耗银巨大,堪称绝世兵器。下面我们就看几件乾隆御用兵器——

白玉嵌宝石柄金桃皮鞘含英腰刀。通长94厘米,刃长72厘米,柄长20厘米,清宫旧藏,白玉卷首柄,嵌金丝为缘,内嵌红、绿宝石一百余块。柄端系明黄丝穗,中饰铜镀金莲花座嵌绿松石坠。菱形护手,钢刃,近銎处错金、银、铜三丝相间图案,一面隶书铭文:“天字二十九号”,“含英”,另一面为“乾隆年制”款,款下以银丝嵌成人物图,一人持刀展示,一人惊叹刀之精美,寓意刀名。金桃皮刀鞘,桃木取“避恶驱邪”之意。首尾饰件琫、珌为铁錽金镂空花纹。铁錽金镂雕蟠螭纹两箍,系明黄丝带,以便佩挂。

天字三号“孔纯”刀。通长94cm,青玉柄12.5cm,重18两。此刀护手为铁鋄金镂空如意圆盘,内有四条可活动的奔龙,青玉柄,木质蒙金桃皮鞘。腰刀属于冷兵器,其设计独特,造型庄重,纹饰美观,制作精细,继承了我国古代刀、剑的传统式样和做法,代表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作冷兵器最高技术水平。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谕令内务府造办处设计制作御用刀、剑各三十把。

青玉嵌花把皮鞘腰刀。这把腰刀钢质,长97.7厘米,手柄为青玉质地,其上嵌有金丝与宝石组成的花枝,配有皮鞘,为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马戛尔尼率领英国使团来华时送给乾隆帝的礼物。1793年7月25日,乾隆帝在避暑山庄的万树园会见英使团。英使团返回北京后,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国在中国经商的种种特惠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英国使团虽然没有实现开拓东方最大市场的愿望,但他们却探到了清朝的虚实,为日后宰割清朝打下了基础。

织锦铜钉铁叶盔甲。乾隆帝御用甲胄,为分体式,由上衣、下裳、袖、护肩、护腋、护膝、前左遮缝、外坎等部分组成。上衣长76,下裳长71厘米。甲面为黄地黑色锁子锦,石青缎缘,月白绸里。甲面上等距离布有镀金铜钉,面里之间敷有长方形钢片。穿时,各部件由铜袢及丝带联缀成为统一整体。外坎正中有钢质护心镜,护膝装有钢质护板。盔为钢质,高32、直径21厘米,前后梁为镀金镂空升龙,前后梁两侧纵向镂金梵文三重,间以金缨络。护颈、护耳亦为锁子锦,盔顶为三角形镀金火焰纹饰,周垂黑色貂缨,红缎里。造型华美,用料考究。这副盔甲金光闪闪,内缀有坚固纲片,刀枪不入,可谓华实相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