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跖怎么读
dào zhí。
盗跖[zhí](生卒年不详),春秋末鲁国人,姬姓,展氏,名跖,又作_、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盗跖”和“桀跖”,中国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当时鲁国贤臣柳下惠(柳下季)之弟,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因以展为氏。
跖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zhí,左右结构。指脚面上接近脚趾的部分,脚掌;跳跃 。出自《吕氏春秋》——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
社会评价
颜回驾车载孔子去见盗跖时,盗跖说到,子路战死的事情。可是,颜回卒于公元前482年,子路卒于公元前478年,这分明是矛盾的事情。另外,后世已经有不少大家,认为这一篇是秦汉时期的伪作,在西汉时期窜入杂篇之中,流传了下来。
有人说盗跖是春秋末期的起义领袖,有人说他是黄帝时期的大盗,这个人到底是否存在不能下断论,但关于盗跖的传说确实很早以前就已流传。而庄子中的这一篇,也就是在这个传说上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