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大手笔减持这件事呢?
对外向来低调的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因减持美的股权并套现近14亿元一事,陷入舆论中心。
美的集团出现多笔巨额大宗交易。深交所官网显示,方洪波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美的集团2000万股,成交均价68.12元,减持参考市值达13.62亿元。
美的方面回应称,此次减持系方洪波个人资产配置需要,是方洪波首次减持。交易受让方以海外投资机构为主,会继续长期持有,且根据法规要求交易后6个月内受让方也不得减持。
尽管美的表示公司未来三季度基本面继续向好,市场对方洪波减持一事仍有质疑。A股家电板块普跌,而自减持信息公开以来,美的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美的市值已跌去约300亿元。
正因此,方洪波减持也让国内职业经理人圈层再度被关注职业经理人究竟能带企业走多远?
何享健与方洪波的交接,是国内家族企业将管理权?让渡?于职业经理人的典型案例之一。家电市场迅速增长,美的也随之一路狂奔。?上规模?战略让美的拥有超过两万个产品型号。与之对应的是,美的的组织结构、人员规模显得臃肿,仅美的日用家电事业部即在国内开设了超过60家销售公司。
与庞大规模相悖的是,无论是空调、冰洗、日用家电,美的利润率较海尔、格力等厂商均没有明显优势,甚至处于较低水平。美的利润增速远低于营收增速。规模化战略正侵蚀美的的盈利水平。
对于新任主帅来说,缩减营销规模、砍去不必要的产品线是当务之急,但这势必带来阵痛。
另一个不确定性则来自于新帅本人。方洪波并非管理学出身,亦非公司创业元老。接班何享健前,这位历史学出身的经理人,曾在美的内部刊物《美的报》、美的空调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等部门任职。
尽管修读了MBA、管理过空调事业部,但对于接班一家家族企业的方洪波来说,如何平衡董事会与大股东的关系、能否把握公司战略方向,都是难题。
方洪波接手后,美的关闭了超过10个工业园区和制造基地,砍掉7000个产品型号,将营销体系扁平化,对销售人员乃至管理层进行裁员。
与此同时,方洪波所推进的战略包括全球化、智能制造等。具体到业务上,更早地发力线上渠道,以及除了空调以外的产品多元化,也成为这些年包括新冠疫情期间,美的逐步胜过老对手格力的重要原因。
在A股俱乐部里,如今市值总额排在美的前面的企业包括?四大行?、?两桶油?、两大保险巨头、贵州茅台等。
未来,美的以及经理人方洪波能否迎来何享健期待的5000亿营收里程碑,亦或下一个市值高位,仍待时间考量。
业绩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方洪波为代表的美的董事会和以何氏家族为代表的大股东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大股东较大程度地放权给经理人,后者则对外表现低调,并未强化个人在品牌中的形象,仅称自己为美的?过客?。这一点与另一头部经理人快人快语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截然相反。
这可能是经理人截然不同的个性所致,也可能是因为美的原本的家族企业特质。?毕竟不是血缘关系,是雇佣关系?,方洪波曾这样描述自己和何享健之间的信任。
如何把握信任的度,是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同的必修课。据报道,在方洪波上任初期,在面对外界压力时,何享健曾向方表示,?做你想做的?。方洪波任期内,美的管理层曾出现变动,而这被部分解读为,何享健愿意让方洪波获得更集中的管理权。
不过,美的并非没有隐忧。以空调为例,国内空调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的阶段,迫使格力推进营销渠道变革,董明珠开始削藩,简化格力多层的渠道商体系,并积极拓展线上。在美的空调毛利率尚不及格力的情况下,
其他品类上,美的也存在产品差异化不足、品牌优势不明显的问题。这和美的此前主打中低端产品有关。平价走量的策略,适合渠道优先的增量市场。而当家电市场转向存量,用户需求优先更为关键。按照方洪波的说法,?如何从高端制造转向智造高端?,差异化和高端化是关键。
实际上,国内职业经理人文化较西方起步较晚,职业经理人制尚未在国内传统企业中广泛普及。不少上市公司仍延续家族企业架构,由家族成员担任管理要职。
对于少数走上台前的职业经理人来说,他(她)们需要对公司内外多方负责。曾有国内民营企业经理人撰文称,职业经理人要做到?老板(股东)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
获得?好评?绝非易事。在商场上,职业经理人常因对未来市场机会研判失误、公司业务条线梳理不明晰、只重视短期业绩增长而非长期发展、业绩增速未使股东满意等原因被质疑。
对技术创新不足、市场不够敏感、用户导向不足、渠道转化速度较慢,是联想落后的原因。在备受争议的手机业务领域,杨元庆曾谈到,?运营商市场的成功让我们有点故步自封。?
而如果公司创始人已将企业带到了一定高度,难以超越创始人的成绩也是职业经理人需要面对的难题。对于万科前董事局主席王石来说,这个难以超越的?创始人?就是他自己。
万科上市前,创始人王石持有万科40%的股权;万科上市时,由于王石放弃了万科的原始股份,使得自己从老板的身份转变为职业经理人。
不过,从王石卸任前万科的业绩表现来看,已过而立之年的万科也未逃出业务趋于保守、内部活力衰减、业绩弹性降低的魔咒。以2011年至2017年万科一季度净资产收益率为例,该指标由2.68%下降至0.61%。尽管万科希望鼓励内部创业,拓展物业、家装、养老等新商业模式,但在净资产收益率承压的情况下,为了保住公司现金流,万科新业务的开展显得有些畏手畏脚。
对于王石本人而言,更多的质疑声源自其对于个人观点、个人生活的大胆表达。外界多认为,尽管王石自称是?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但在与万科相关的行为处事上,他更多以创始人身份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