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堂反思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反思

文字/丹老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是一个关于提问的策略单元。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宋代陆九渊的名句将孩子们融进了“带疑而学”的高阶思维课堂。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前一天的预习任务加了一项:写出自己提出的三个问题。

“跟着于永正老师学习主问题的设计”的研究过程中,一直践行于我的语文课堂。这一次,更是将孩子们设计的问题带到课堂。在小组内互相碰撞, 列出问题清单以后,有了这精彩的,参与度极高的高阶课堂。

我的问题是:在课文第11自然段中,最后一粒豆子都被青苔包裹着成了囚犯了,为什么还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第三组小鑫提问)

解疑释惑一:我觉得是因为最后一粒豆子满不在乎的样子。

解疑释惑二:我认为最后一粒豆子是一种乐观的心态,感觉自己放到哪里都可以。( 这种状态你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 )

“随遇而安”

真好,孩子们,自己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的感觉还不错吧?从最后一粒豆子的态度和说话的语气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它不像其他四粒豆子那样,它是一粒乐观的,随遇而安的豆子。

小鑫的这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而提的还是针对全文呢?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但是这样的引导给予孩子心里一个定位,提问题可以就某一部分而提,也可以就全文而提。这也是课后要求孩子们学会辨别的一种方法。

就着小鑫的这个问题的结束,我马上就着“囚犯”有了这样的提问:

小鑫说到最后一粒豌豆被青苔包裹着,像一个“囚犯”,李丹老师想知道,如此“一个囚犯”,为什么却长得很好呢?

这个问题是课后一个重要点,此处就着小鑫的问题,顺势抛出,自然衔接,深度挖掘。

其实,课堂中每一个“有意为之”都是教育的碰撞。

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人人都想争着回答。

解疑释惑一:因为豌豆正好被青苔包裹着,他所处的环境适合他生长。

解疑释惑二:老师我觉得他说的不够完整。我读了课文以后,我认为被青苔包裹着的豌豆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被青苔包裹着都能长得很好,而且还开出了小花,它真的了不起。所以说它长得很好。(小魏同学回答)

小魏,感谢你的思考,给同学带来不少惊喜。你把文章读到了心里。我们再试想一下:这粒豌豆给小女孩带来改变了吗?或许“它长得很好”还有这层意思呢。

精彩还在继续……

课堂,孩子们热情高涨,进步不曾停止。

9月19日晚11点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