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厅构成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工程总用地面积2.9316公顷,主体结构长157.3米,宽98.085米,建筑总离地高度25.2米,共5层。博物馆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500平方米,展厅面积23225平方米,为一级高层建筑,包括66个地下建筑。

展览由4个基础展、6个专题展、1个360度电影、1个半山水画、1个观众实践中心和3个临时展组成。展览内容主要有壮美的三峡、远离古巴和重庆、重庆进城路、抗战岁月等。专题展览有李捐赠文物、历代书画、历代瓷器、汉代雕塑艺术、西南民族民俗、历代钱币等。

在四大基本陈列中,《壮丽三峡》以丰富的文物展示了三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远离古巴和重庆》集中展示了重庆的古代文明,并通过收集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物追溯了3000年的文化根源。重庆:进城之路,有大量的文物,反映了20世纪100年间重庆所面临的一些机遇和发展,包括城市的变迁,商业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工业的兴起。扫描曾经推动过重庆的人和事,展现直辖后重庆的风采。抗战岁月,丰富的文物,彰显了重庆及其人民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在6个具有亮点的专题展览中,李捐赠文物展是已故著名收藏家、党的高级干部李为纪念这位革命老人的无私奉献,展示其高超的文物鉴赏能力而捐赠的文物藏品。历代名家书画作品展共展出南宋至民国时期名家书画作品1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约170件)。“历代瓷器展”展出了8000件历代珍品中的200多件。汉代雕塑艺术展选取了重庆独特的雕塑,包括著名的说书人、巴渝鸟、舞阳韩阙等约300件展品。“历代钱币展”重点展示中国古代北币到当代人民币,展品超过2000件。西南民俗展集中展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生活和工艺美术。

《三峡周边数字电影》——中央电视台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负责航拍和后期制作。用高科技电影的方式反映了库区蓄水前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是对三峡工程前三峡的永久纪念。每天三场,放映时间分别为11: 30、14: 30、15: 30,每场约22分钟。

“重庆大轰炸半景观展厅”——通过现代科技手段、雕塑、油画的综合形成,反映重庆大轰炸的历史事件,让观众“亲临”轰炸现场,感受轰炸的惨烈,再现抗日战争中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被日军飞机轰炸的惨烈和惨烈,唤起人们对和平和生命的珍惜。这些展示方式容易让大众理解,容易产生兴趣,最终接受。专家们会在遣词造句、词汇运用等方面充分照顾公众的语言习惯,确保公众听得懂、看得懂。

三个临时展厅将用于举办国际和国内文化交流和展览,以及在重要纪念日、节日和重大庆典上安排的专题展览。

馆内还会有观众实践中心,让博物馆与游客充分互动。在这个观众实践中心,重点是组织青少年参与趣味考古,直接参与三峡考古现场,开展模拟勘探、发掘等考古活动。在书画鉴赏的互动中,让观众从参观者的身份转变为欣赏者的身份,在书画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和品味精品书画,学习书画装裱技巧,提高自身的书画鉴赏水平。在历代陶瓷的临摹互动中,参与者会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临摹、模仿这些作品,尝试还原文物。所有这些互动活动都旨在让游客获得休闲娱乐方面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宏伟的三峡展览馆分为四个单元:自然的三峡、山水之间的三峡、浪漫的三峡和永远的三峡。该单元讲述了长江三峡地区经过数十亿年的海相和陆相沉积,在晋宁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地质运动的影响下,形成的独特地貌和秀美山川。

主要内容包括:长江和三峡的形成和概况,三峡的气候,三峡的动植物等。

主要展品有:硅化木、金雕、疏柏枝、黑木、炼锌遗址等。《山河之间》这一单元讲述了三峡人民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在与山河的碰撞中,传承历史,创造文明,形成了独特的三峡文明。

主要内容包括:三峡民居、三峡跟踪器等。

主要展品有:三峡传统民居建筑、木刻《石柱县项氏族谱研究》、三峡主要交通工具等。这一单元讲述了长江三峡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和千古流传的壮丽诗篇。

主要内容包括:三国故事、水文文化、道教文化、巫文化等。

主要展品有:骈将军印章、关羽铜像、绣制“前师表”、锁河铁柱、金腰带、明墓藏品、秦良玉“太子太保将军镇”印章、墓碑铭文、景云、白鹤亮、鎏金棺铜牌、唐代龟卜等。永远的三峡本单元讲述了波澜壮阔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三峡移民精神,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全周数字无缝银幕电影厅,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展现三峡大坝蓄水前的三峡原貌。

主要展品有:毛泽东手书的《水貂头游泳》、孙中山的《民生》和《三峡》数字银幕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