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影评评论

在六天的时间里,Tide讲述了一场名为Tide的微观极权主义运动的全过程,从游戏般的开场,到野火般的迅速蔓延,再到难以形容的狂热,最后到惨淡收场。《浪潮》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样本,生动地说明了极权主义运动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任何极权主义运动的形成都有其不可或缺的要素,包括意识形态、一个政党(组织)、一套策略等等。

意义的形式是面向类的。如果把潮汕的这些中学生看成一个阶层,那么这个“中学生阶层”往往会感到与家庭疏离,对现实生活感到厌倦,没有精神上的避难所。他们同样的感受,可以称之为“中学生的意识形态”。而Venger创造了一种让所有人平等,让生活充满希望的“浪潮意识形态”。当一个人没有或者没有能力发现自己内心真实的自我价值时,他就开始向其他主流或者非主流的人趋同。他需要一种归属感。虽然这种归属感是虚幻的,但只要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混在人群中的人,没有被人群抛弃,那么他就满足了。蒂姆无疑是这类人的典型。他生活中缺乏最基本的照顾,经常被欺负。所以他急切地在“浪潮的意识形态”中寻求慰藉。与此同时,许多像他一样的人继续改进这种意识形态。

一个极权主义的政党应该有一个领袖,一个领袖也应该有一群死忠。领袖和他的死忠构成了一个政党的核心和主要力量。从影片的内容来看,“浪潮”已经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极权主义政党的特征。如果我们把文格尔先生看作是“浪潮”运动中极权主义政党的领袖,那么蒂姆,或许还有最终把马可拉上台的学生,都可以看作是领袖的死忠。“浪潮”的绝大多数参与者,其实只是被其神秘魅力所吸引的局外人。外围的人就像一堵保护墙,把核心成员和外面正常的世界隔开,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他们开始敌视外界,任何不属于自己世界的人都被视为敌人。所以,当我们在片中看到思南半开玩笑地说买的冰淇淋只给浪潮的成员吃的时候,其实与这种组织特性不谋而合。同时,他们也明确树立了一个敌人,那就是楼下学习无政府主义课程的班级。与敌人斗争使这个组织更加团结,更有活力。

当然,一个政党要有自己的美和仪式。通用的符号和统一的仪式使组织内部的成员与外界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分让内部成员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一个政党要成长,必须有一套策略。无论什么策略,这些策略都必须与人的心理相吻合。

社会心理学家斯泰纳(Stayner)曾提出“睡眠者”的概念,指正常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但有时会被唤醒的残酷潜能。基于此,我们可以判断,文格的课堂上充斥着“沉睡者”,他们的暴力潜能被“浪潮”唤醒,导致他们一步步滑向邪恶的深渊。与家庭的疏离、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精神避难所的缺失,给了“浪潮意识形态”的入侵可乘之机。标新立异,人人平等,暗合中学生内心需求。终于,他们的暴力潜能被唤醒,浪潮席卷校园,甚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