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电影是真实的?
作者:祭神如临(来自豆瓣)
来源:/review/8730698/
每个人都喜欢问答案。看完一部不太好理解的作品,我们往往会一脸懵逼的问自己。编剧和导演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他们想表达什么?这篇文章是我对“电影真实想表达什么”的主观理解。
一、章太炎设定的意义
《真实》有两个主角(三种人格),都叫章太英,长得都很像。
一种是人格分裂,泰英。记者人格不堪,分裂成强老板人格自保。这是一个观众相对熟悉的主题。毕竟欧美拍了很多经典的分裂人格电影。但这种人格分裂更特别的是,这两个人没有任何交流。在其他人格/精神分裂症电影中,人格之间有聊天,有争吵,有斗争,有合作,而章太炎却在一夜之间突然从一个人变成了另一个人,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不变,人格,记忆,身体机能完全变了。原来章太炎深藏在自己的潜在意识里,一心想着自己不存在。
记者泰英
老板太英
还有一个性格比较奇特痛苦的记者想自杀,但是因为伦理,他杀不死自己体内的boss人格。记者太英按照医生的虚张声势,将自己的人格记忆托付给一个植物人身体,然后以“自杀”的方式杀死植物人身体,以达到解脱。毕竟,每个自杀的人都是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来实现肉体死亡的。一个记者太英如何在保存身体的同时实现纯粹的意识死亡?医生的尸体双修计划是让举报人太英以一种“一体一格”的意识确认自己的死亡,从而在心理上离开章太英的身体。然而,在记者英掐死植物人的那一刻,因为植物人的求生意志,一个新的章太炎诞生了。这个从头到脚被砸的植物人重生了,变成了章太炎。根据面部恢复的外貌,我们称他为面具鹰。
为什么这样设定故事的两(三)个主角?
这两(三)“章太炎”的设定,从不同的角度涉及到一个自我认同的问题。人如何确认一个统一的、连续的、唯一的“自我”?对于正常人来说,当我们谈到“我”的时候,这个“我”的概念包括我的身体和意识,也包括我过去的记忆和未来的期望,这是统一的。
但对章太炎来说,身体和意识是相对分离的。身体就像一个花盆。在这里,一棵树分裂成两棵树,被挤到一个锅里。在那里,原来的枯树被拔掉,重新种植。令人惊讶的是,第二盆新种的树,还是第一盆即将被挤死的树种的。Real把这三棵一模一样的树放在观众面前,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三棵树中只有一棵树能活,哪棵树有资格留下来?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树不争真不争死,人不一样。人类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着强烈的依恋。“我”的概念是不可替代的,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同卵双胞胎,谁是谁也有明确的定义,永远不会混淆。
两个泰英
现在,如果记者/老板英和面具英站在你我面前,他们都在鼓吹“我才是真我”。在回答谁是真正的章太炎之前,我们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定义“我”,如何确认昨天、今天、明天的章太炎是同一个人?这是记者/老板太英指出的主要问题。
身体可以用来标记自我的身份吗?我不这么认为。人格分裂的案例太多了。前女友去世前后,“章太炎”的身上确实承载着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性格截然相反,有着全新的人生记忆。作为标准的记忆和意识呢?好像不是那么靠谱。人的记忆很容易改变,意识也经常紊乱。Real用的药物都是致幻催眠的,分分钟造出一个“自己”。
认识到这一点,就很难轻易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
英老板从来没有怀疑过“我是谁”这个问题,直到面具英在厕所里捧着他的脸告诉他:你其实只有三岁。对于老板英语来说,谁是“我”?是“真实”的章太炎吗?
说别人三年的面膜其实才半年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定义“真”,谁有权利判断它的真假?这是面膜太英指向的主要问题。
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信念来判断真假的,那么是否真的存在一种客观意义上的“真实”?如果你和别人对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有不同意见,谁有资格声称你说的是“真”呢?就算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相信我是“真”的,难道我就一定是错的吗?看《飞越疯人院》,也许只有你一个人该相信?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真相》。如何在这个颇具哲学意味的话题上讨论「自我的真相」这个复杂又无法抗拒的问题,Real,以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电影?
二、自我的真实性?
对于人格分裂的太英,我们可以稍有把握地说,当英老板终于回忆起并正视自己作为记者对痛苦的逃避,或者说记者英终于融合了英老板面对痛苦的勇气,不再有深刻的自觉,那就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章太英。我们以完整的自我认知为标准来判断真实的自己。
对于面具英语来说,事情有点复杂。他并不是想出于兴趣去抢占“章太炎”的身份,而是认为自己在自我意识里真的是“章太炎”,不管那个意识是原生的还是植入的。但除了自己请的律师和女演员,大家都说他“假”,面具英对自己的看法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
金秀贤在接受Real采访时说,如果有一天突然所有人都用另一个名字称呼你,那么你就会变成另一个人。啊...是这样吗?“我是谁”不是我自己的意识决定的,而是外界定义的?如果自我意识和外部认同发生冲突,那么谁的认同应该是“真实”的呢?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晕,但在很多科幻电影里讨论的很生动。
科幻电影《移魂城》中,一群外星人抓了一群地球人做实验。每天零点,这个城市的时间会静止,所有人都会入睡,外星人会穿梭其中,把人拖向一个全新的场景。排列之后,他们会给头骨注入新的记忆。时光倒流,人们醒来,按照新的身份行动。整个城市按照剧本运行,但每个人都不是在演戏,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角色记忆深信不疑。直到那个质疑“我是谁”的男人出现。
移魂城(1998)
外星人在“移魂城”做实验的动机是研究人类的独特性。作为一个享受集体意识的物种,他们想知道,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和处境被随机改变,这个人会完全跟随新的人,还是会保持同一个“自我”?在电影的最后,男人找到了被注入新记忆的女人,重新认识了她。那个人到底是谁,没有答案。那么,生活在人工记忆下的人的自我认同是真是假呢?虽然背景不同,但《面具英语》设定中的核心冲突是与之相连的。他是否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自我,是他选择坚持还是放弃的根本依据。
现实中,英老板的赌场被另一个黑帮老大曹元根觊觎,两个老板有过一次对话。英老板叫曹元根滚出他的赌场。他说我甚至把这个赌场命名为午睡。曹元根说,跟名字有什么关系?不管是谁开的头,我买了就是我的。
身份,性格,记忆力可以吗?无论我脑海中放的是谁的名字,谁的人生,我都有一种信仰和认同。真的是“自己”吗?意识是不是像一组可以在任何物理机器中运行的数据?如果是,人类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区别?独一无二的“真相”存在吗?我到底是什么?
对于老板英语来说,确实面临着“内忧外患”。有人抢赌场有人抢身份;对于面具英语来说,奋斗的背后还有另一种心酸。他的悲伤类似于科幻电影里讨论的克隆人的悲伤或者人工智能觉醒后的悲伤。就像电影《月亮》中的主人公发现自己是一个克隆体,有着同样的记忆,同样的自我意识,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但他永远不可能是“真正的”那个。
月亮(2009)
月亮(2009)
从上帝的角度,我们知道面具英语是由包扎的人体和记者英语的人格在药物和催眠的作用下“制造”出来的。但是,从面具英语的角度来看,他的记忆和意识是否被植入,他的身体是否只是一个载体,他是否真实,这些问题怎么可能被他考虑到?面具英语是在身心复活的痛苦和迷茫中成长起来的倔强而变态的自己。他不得不如此固执,因为正是这种固执让他抓住了重生的绳索,成为“章太炎”是他活下去的唯一选择。他在厕所爆青筋的时候,对着昏迷不醒的老板吼了一句“都是我的!我才是真正的我。”当时他是认真的。他从不怀疑自己。
然而,每个人都告诉他,你不是真实的。
电影《异次元黑客》给出了另一种结局。主人公最终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模拟世界中的数据,而现实世界中的女人却爱上了这个人造的灵魂。最后,这个男人替换了他用来建造模型的人类原型,来到现实世界和这个女人结婚。
如果和Real比,应该是《面具英语》的预期结局。《异次元黑客》中的男主沮丧地对女主表白说,可是我连真实都不是,女主对我说你是真实的。面具英语也有类似的台词:我是那个知道你是谁还爱着你的人。对你来说,我是真实的。
异次元黑客(1999)
恋爱中双方对彼此的依恋是排他性的一对一关系,所以对恋人的认定是个体独特存在的最强有力的证明。交换身份后,在车上以面具人的身份与宋的那一吻,大概是面具人重生后的人生巅峰——虽然,在这一吻之后,面具人开始逐渐滑向自我幻灭的深渊。
面具英语的自我意识终于崩溃了。如果曹元根认错人的那一枪真的消灭了boss英,如果面具英成了唯一的“章太英”,如果医生没有告诉他重生的真相,如果早已开始爱上他的宋没有死,如果这个“午睡”不需要醒来,面具英还能像章太英一样以自我意识过日子吗?
图片来自微博@SHYUNKSY
第三,自我实现: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
虽然影片以boss开头,但是整个影片中面具英语的刻画是最完整的,从死亡到重生,从被俘虏到幻灭。相比较而言,太英的分量和对人格分裂的刻画都相对逊色,其他配角就更不用说了。不过,虽然成品片在剪辑比例的分配下有遗憾,但Real也给了感兴趣的观众足够详细的线索,拼出其他角色的完整画像。
如果你想了解老板英语,你需要从主要人物记者英开始。记者应是一名独立作家。她看起来很虚弱,发型很糟糕,戴着眼镜,穿着一件oversize的黑色毛衣,但她可以和做过刑警的搭档颜路一起深入虎穴,进行危险的调查和材料,并为披露而写作。记者应在网上的ID是,是钱德勒笔下著名的硬汉侦探形象。像马洛一样是应记者的理想。
“如果我不强硬,我就活不下去。如果我不优雅,我就不配活着。”字幕组把前面一句翻译成“不粗鲁就不能爱”应该是错的。感谢厄尼的确认。)
《重播》中马洛的这句经典台词是记者英在首页的标题和ID下写的,他以记者英的身份看了一遍,这是他理想中的人生哲学。仔细想想,这一行好像还有别的意思。
应记者不够强硬。面对自己调查导致的女友吸毒、强奸,他实在活不下去面对这一切,导致了boss英国人格的诞生。前一句是关于记者的;同时,人格分裂的boss英语足够强硬和固执己见,但远谈不上优雅。老板英语的人物形象是精力充沛,思维简单,总是嚼口香糖,遇到问题就喊“西八”用暴力解决问题。后一句是老板英语。
所以,记者的人格其实在影片开始不久就声明了:太英,一个弱鸡,真的不想活了,但这个与我生俱来的粗鲁的太英,并不是我所愿。
英老板的人物形象略显单薄。他是应记者为了逃避自我的保护性人格,是应记者身上不存在的那部分人格的极端展现。他一定要有一个刀枪不入的性格,粗犷硬朗,有点“大胸”。只有这样,他才能从应记者的痛苦记忆中活下来,以坚定的意志寻找纹身的敌人。记者英想成为那样的硬朗优雅,也就是经历了种种迷茫和痛苦后的章太炎,也就是原概念海报中背景光里站着一只叫花鸡的帅比。
隧道现场的脸:太英的样子和记者、boss不一样。
如果你更多地了解马洛,你就会更好地理解记者应和搭档的故事。作为一名侦探,马洛与众所周知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大不相同。马洛是一名前调查员,因不服从检察官而被解雇(真实的颜路是一名前刑事警察,为什么是“前”?好像是他编了一个衍生故事)。他的调查行动不仅不受警方欢迎,甚至受到迫害。除了调查案件,马洛还得花很多精力与警方打交道。
还记得记者应和一起用戏谑的口吻用假面英语调查案件的故事吗?他们通过劫持警方的无线电首先到达现场。被抓时,他们会脱下裤子露出事先穿上的尿布,装疯卖傻地逃跑。这很符合马洛的情况,所以难怪记者英崇拜他。
在《记者英语》的几个镜头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接近理想人格的道路上不断迫害和挑战自己,直至崩溃和分裂的形象。就连一个在镜头前试毒,探索解毒方法的记者,都莫名其妙的帅。他戴着圆框眼镜,穿着一件大毛衣,在冰水中颤抖着说:“我愿意...打我自己……”直到英老板满脸是血的从同一个浴缸的冰水中爬起来,努力回忆前女友的死,他(他们)才真正的打了自己一顿。
记者应个人药检午睡研究图片
记者应个人药检午睡研究图片
通过记者英语留下的午睡样本和影像资料找回老板英语的记忆。
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马斯洛的这句话,意思是人一定会认识到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最高层次的需求。影片中的记者应和面具人应都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陷入了自我认同的危机。他们之间对“章太炎”这个ID的争夺,其实是他们内心对自己到底是谁,能成为谁的疑惑和挣扎。最终,面具英失去了自我,记者/老板英实现了自我。一个消失在路的尽头,另一个带着虚假意识的废墟站在平静的水面上。
图片来自微博@SHYUNKSY
第四,其他配角的“真实”
现实中配角不多,但除了推动剧情的辅助角色曹元根,医生、宋、韩艺苑都经历过和主角一样的对自己的迷茫,但在电影中却没有办法一一表达出来。即便如此,关于配角的拼图也很有意思。
医生就是隐藏在影片中的大老板。他开发了午睡,并在各种人身上做实验。在影片中,他完全是从上帝的角度出发,可能比观众知道的更多。医生喜欢两件事:实验和赌博。他不停地给各种各样的人注射午睡,看着人是挣扎着死去还是不正常地活着。通过午睡,他搭建了一个有意识的“水下竞技场”,把实验对象扔进满是鲨鱼的竞技场,然后津津有味地观察它们的溺水姿势。他不跟人玩的时候,就去赌场赌博。
象征植物人意识被午睡杀死的场景;午睡赌场也是如此。
暴露身份后,医生说午睡会让人找到真实的自己,要么去死,要么装逼。作为从鲨鱼午睡口中幸存下来的仅有的三个人之一,他的自我遭受了怎样的煎熬?他是如何成功保护自己的?疾病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只能猜测。
或许,他之所以享受那种把人置于绝境的实验游戏,以及大型赌博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刺激,是他对自我不确定性的投射,就像《移魂城》中垂死的外星人摆弄地球人一样,让他通过制造和观看他人的挣扎和选择来感受存在。
《灵魂之城》中与外星人合作,重构他人记忆的医生
《真实》里的博士大老板
每个陷入自我认同危机的人都在痛苦,所以为了逃避这种痛苦,每个人都在拼命寻找解药。两个戏份不多的女性角色也是如此。
《面具英语》是怎么评价宋·华友的?她为什么会爱上一个只有三岁的精神分裂人格?因为都是为了保护人格去戒毒,面膜说,不要这样,你要打自己,跟我一样。
虽然影片没有给出更多关于宋的背景故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是一个沉浸在痛苦中的人。生理上,她对镇痛药有严重依赖;精神上,她总是被痛苦的男人吸引。她妈妈对病人的爱,可能只是她为了远离痛苦的自我保护。她无法解决自己的痛苦。她想用对病人的爱来为自己解除痛苦。宋最终作为一个对镇痛剂上瘾的病人,死于最痛苦的药物——午睡,而作为一个对缓解疼痛上瘾的护士,死于身心俱毁的面具的怀抱。在与痛苦的不断纠缠中,宋救不了别人,也救不了自己。
再来一个女性角色也够痛苦的。在所有错综复杂的真假中,戏份最少的韩艺苑是最自觉的演员。她被面具泰英雇用来模仿和演奏歌曲华友。经过真假对换,她的演出合同实质上已经结束。面对着昏迷不醒,在身边念叨着“华友”的太英老板,她略带苦涩地笑了笑,说出了她唯一一句作为韩艺苑本人而非演员韩艺苑的台词:
下一次聚会在哪里?
我周围的人都在恍惚中重复着,聚会...韩艺媛,作为面具英语聘请的演员,她的生活就是以“宋的扮演者”、“章太炎的扮演者”出席聚会社交场合。这个在《面具英语》说明书前瑟瑟发抖的女人,根本不允许有真实的自己。
没有下一次聚会,韩宜远xi。你终于可以休息了。她认出了身旁的男人,在他昏迷不醒的时候,她主动吻了真正的章太英作为真正的韩艺苑,尝到了真正的滋味,然后她就死了。
五、没有答案。
这部电影在韩国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难以理解。的确,影片本身的时间线剪辑比较跳跃,一些包含重要相关信息的镜头一闪而过,一些人物所占权重太少,导致刻画不够深刻。但《真实》无论从剧本风格还是镜头语言来看,都不是韩国普通观众舒适区的电影。当然导演的拍摄和剪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在整体调性上,他刻意往“看不懂”的方向去做。他选择以章太炎的视角,让观众直接看着他们意识中破碎、陌生却绚烂的世界。
黑帮、毒品、行动、阴谋...在这些看似传统的商业元素下,《真实》是一部探索意识领域的电影。布景的装置和灯光设计充满了大量不切实际的元素,很多镜头都是从影片中人物的主观角度来表现的。有一两个主角服了致幻药,多少有点精神。如果他们不了解每个角色的情绪和动机,就很容易被迷惑。对于这样一部主题难度很大的电影来说,既要消化商业元素和投资预期,又要把握艺术表现的尺度平衡,真的很头疼。为了帮助观众理解,电影特意分为出生、对抗、现实三个章节,为观众梳理剧情发展的主要脉络。
但是,语境归语境,无数的细节还是像一个魔方,等着观众自己去捻。本文仅为本人主观评论,属于本人配色版魔方。最后一章“真相”结束的时候,大家的答案可能不太一样。毕竟,作为人类而不是上帝,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真正的自我是什么。
同样,电影《真实》也只是一个关于“真实”的问题和讨论。没有答案,答案…是你的选择。
来自:主观影评